杨秀清时代,太平军气势如虹,横扫清军。但是,杨秀清有一个遗憾,就是没能拿下江苏、浙江。当初,太平军攻取武昌,对进军方向有分歧:四川、河南、江南,杨秀清选择南京。
定都南京,无非就是想借助江南的经济实力,壮大太平天国。江南的赋税,江浙是根本,这里的财税几乎占清朝的一半,富可敌国。
杨秀清搞不定的江浙,李秀成拿下了,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占据江浙这块膏腴之地,李秀成不但得到大量财税,还能打通出海口,与列强联系,购买先进武器,增强自身实力。
东征江浙之前,李秀成只能给陈玉成打下手。夺取江浙后,李秀成的兵力反而超过陈玉成,再加上脱离石达开北上的军团加入,李秀成手握数十万大军。
但是,李秀成只能控制江浙2年多,便被清朝夺回来。1864年5月,李世贤、汪洋海的数十万大军离开余杭、杭州,太平天国的江浙基地丢失殆尽。
那么,为何太平军守不住江浙呢?此时,太平军兵力众多,粮草充足,武器也先进,实力不容小觑。江浙丢失,主要有三个原因,且难以解决。
一、陈玉成败亡,李秀成两线作战
1860年初,李秀成、陈玉成联手,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并乘胜东征,灭了和春、张国梁。从此,太平天国暂时摆脱两线作战局面,京师得以解围,就剩下上游的湘军是劲敌了。
李秀成拿下江浙,除了石达开军团的加入,陈玉成在上游死磕湘军,才是问题的关键。陈玉成在安徽、湖北征战,与曾国藩、胡林翼的湘军主力抗衡,李秀成才得以从容东征。
安庆之战时,李秀成驻扎苏州,没有救援陈玉成。安庆陷落后,陈玉成退守皖北庐州,湘军也将主力投入皖北战场。再则,湘军在安庆之战中损失也不小,没能支援江浙。
陈玉成在安徽,拖住上游湘军,即便他败退庐州,曾国藩也不敢小瞧他。李秀成发起第二次东征,也是战果最大的一次,就是陈玉成守卫庐州期间取得。
1862年6月,陈玉成被诱捕,在河南延津受凌迟而死。如此,曾国藩几乎肃清了长江上游的太平军,便可以腾出精力在对付江浙。此时,曾国藩让李鸿章组建淮军,东征江浙,与李秀成决战。
淮军组建之初,兵力不足6千人,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吴长庆等名将还没成长起来。为何增强淮军实力,曾国藩把许多湘军“送给”李鸿章,包括后来威震江浙的程学启、郭松林,都是湘军猛将。
两线作战,李秀成力不从心,难以同时对付湘军、淮军、楚军。例如,雨花台之战,李秀成为何定下40天结束战斗的计划,就是因为江浙不稳,他不能长时间离开。
后来,钱桂仁、骆国忠、徐少蘧、李文炳等将领就在背后捅刀子。李秀成进北攻南作战,常熟守将叛变,李秀成只好暂停渡江北上,先回到江浙救火。
二、太平天国不会治理地方,根基不稳
俗话说,“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李秀成夺取江浙,几乎是压着当地的清军吊打。苏州、杭州、常州、湖州、无锡、常熟、嘉兴、江阴、昆山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发达城市,都落入太平军手里。
但是,对广大乡村,太平天国则力不从心,必须依靠当地士绅治理。可惜,太平天国不能很好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且自己人才匮乏,再加上因为战争而不断向士绅、商人征税,摊牌,矛盾更加尖锐。
太平军强大时,他们会假装臣服,一旦李秀成遇到挫折,他们就会立刻转向清军阵营,对付太平天国。这些问题,李秀成非常清楚,故而他善待士绅,即便他们有时候闹事,也选择息事宁人。
李文炳、钱桂仁在苏州横行霸道,陈坤书很生气。陈坤书没有李秀成这么好的脾气,当即将其逮捕,打了一顿。士绅向李秀成诉苦,陈坤书害怕被责怪,便逃到常州。
1862年,李秀成筹备粮草,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与湘军决战。军队出动,自然要征税。也许是李世贤手段狠辣,激起了包村士绅的武装对抗。为了拿下包村这块地方,陆顺德前后投入三十万兵马,得不偿失。
包村之战时,楚军、淮军已经开始围攻杭州、余杭、苏州等城市,而陆顺德等将领还在忙于平定叛乱,维持秩序。
江南士绅不支持,地方不稳定,李秀成、李世贤兄弟想要在江浙站稳脚跟,难度非常大。如果没有清军、列强的围攻,也许李秀成可以慢慢“消化”这块新打下来的基地。
清军、列强联手,四面围攻江浙,李秀成兄弟非但不能“消化”乡村,还因过度征收赋税,加剧与士绅的冲突。如此,江浙基地的丢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列强支持清朝,太平天国腹背受敌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如果不是洋人帮忙,李鸿章奈何不了我。国土陷落,丢失江浙,都是因为洋人。”李秀成这话,说出了江浙丢失的主要因素,太平天国失去列强支持,难以发展壮大。
列强的军事实力,并非清军、太平军可比。八里桥之战,英法不过7千余人,且都是步兵,结果僧格林沁的3万大军一败涂地。
此战,清军把最能打的蒙古马队和东三省八旗都掉了过来,但无济于事。英法损失微乎其微,而清军主力却元气大伤,这就是工业化军队对农业军队的优势。
至于湘军、淮军,也不是列强对手。胡林翼在武昌洪山观看水师操练,英国一艘民船飞驰而来,掀起的波浪都能掀翻湘军战船。试想,如果是舰队交战,岂不是一边倒的屠戮。
1862年,淮军刚组建,如何来到上海、江苏呢?是一路拼杀,所向披靡吗?答案是:英国派船只运输,把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还经过天京航道。此时,太平军没水师,且不想激怒列强,并未阻止。
李秀成攻打上海,清军闻风丧胆,破城并非难事。但是,太平军打到上海郊外的时候,驻守上海的英法联军,公开支持清军,炮击太平军,李秀成还受了伤。
苏州之战、嘉兴之战、无锡之战、常州之战,李鸿章能破城,不是采取类似曾国藩的“堡垒”战术,而是有西洋的“开花大炮”加持。此外,戈登的“常胜军”协助,摧毁坚固城墙,淮军才有机会。
宁波之战,黄呈忠、范汝增也是吊打清军,很快就夺取城池。英法列强要求太平军撤退,或者解除武装,却遭到拒绝。如此,英法联军炮击直接宁波,并派舰队参战,帮助清军夺回宁波。
那么,列强为何支持清朝呢?这是出于利益考虑。清朝许诺开放的通商口岸,许多都是在太平天国辖区,而太平天国却希望平等贸易。如此,列强想把纸面上的利益变成现实,就必须帮助清军,拿下这些地方。
太平天国缺乏治理地方的本领,李秀成两线作战,列强又支持清朝。如此,太平天国能守住江浙2年多,已经非常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