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中平之战,石达开率兵猛攻清军营垒。不料,一支清军突然从壕沟中杀出来,与太平军激烈搏斗,还成功将其击退。
金田起义以来,太平军横扫八旗、绿营,清朝连续更换前线主帅,却没有多大用处。此时,敢于跟太平军正面过招,且取得一定战绩的,只有张国梁部。
张国梁是天地会出身,喜欢保存实力,太平军也了解他的战术风格。中平之战的清军,与天地会不一样,他们装备低劣,却非常能打,究竟是何许人?
杨秀清一番打听,得知对方将领的名字,他就是江忠源。
江忠源,湘军鼻祖,创办湘军的时间比曾国藩还要早很多。江忠源的部队,当时叫“楚勇”,战斗力非常强悍,是太平天国劲敌。
太平天国早期,江忠源屡次与太平军交手,互有胜负。但是,江忠源在几次关键会战中,给太平军重创,元气大伤,并影响到太平天国的发展方向。
中平之战,江忠源崭露头角,让杨秀清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桂林之战、全州之战,江忠源都主动攻击太平军,但萧朝贵、罗大纲非常勇猛,“楚勇”没能获胜。
1852年,太平军准备进入湖南,江忠源则在蓑衣渡设下埋伏。此战,江忠源凭借手中的2千“楚勇”,重创太平军主力,南王冯云山阵亡。
冯云山,太平天国实际创始人,威望高,能力强,集萧何之理政能力与张良之谋略于一身。
有冯云山在,杨秀清就会收敛,诸侯王之间矛盾可以缓和,也不会闹到后面的天京事变。如此,冯云山死后,洪秀全大哭:为何夺走我的谋士,不让我建功立业。
蓑衣渡之战,让江忠源威望高涨,“楚勇”也凭借敢于拼杀的精神,成为咸丰皇帝倚重的对象。接下来的南昌之战,江忠源更是立下不世之功。
1853年6月,太平军开始西征,胡以晃、赖汉英指挥,总计兵力一万余人。
首次西征,太平军的目标是夺取长江中游城市,建立天京西部防御圈,以及筹集粮食物资,缓解当前的生存压力。
西征军一路拼杀,快速拿下安庆,胡以晃留守,并进行经营,打造前进基地。
赖汉英率数千兵马,继续西征,目标对准南昌。为何攻打南昌呢?很简单,南昌是江西的省会,也是鄱阳湖平原的枢纽,是重要的产粮区。
再则,江西是江南大营的主要粮饷要道之一, 太平军早就想断了向荣、张国梁的补给线,减轻天京的军事压力。
巡抚张芾不熟悉军事,料想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便赶紧派人去九江,让江忠源火速增援省会。
江忠源二话不说,率3千“楚勇”离开九江,抢先赖汉英一步,来到南昌,并完善城池防御。为此,江忠源烧毁成为民房、建筑,大火三天不灭,殃及滕王阁。
南昌之战,持续93天,赖汉英与江忠源进行激烈搏斗。太平军一度同时炸开三处缺口,曾天养率前锋猛冲,但都被“楚勇”杀回来。
不久,杨秀清让韦俊、石祥祯西征,增援南昌。此时,罗泽南、李续宾率兵增援江忠源,中途遭遇太平军伏击,阵亡数百人,从此不再出战,而是南下剿灭天地会。
援军不多,赖汉英又猛攻,但江忠源却成功守住了南昌。到了10月,杨秀清不愿意浪费更多时间、精力在江西,便撤了赖汉英,重新调整西征部署,南昌得以保全。
守住南昌,江忠源立下首功,咸丰给他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不久,江忠源连续升几级,直接担任安徽巡抚,位列封疆大吏。
从知县到升任巡抚,江忠源只用了2年,这速度比胡林翼还要快。至于曾国藩就更久,从办理团练到担任总督,位列封疆,曾国藩用了7年。再则,曾国藩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任,本身起点就非常高。
咸丰舍得给江忠源安徽巡抚,表明他重视“楚勇”,以此激励各地办团练,也证明江忠源确实给力。但是,江忠源在庐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攻取南昌失败,杨秀清改变了进军目标,对准了皖北庐州。此前,安徽的省会在安庆,如今安庆被太平军拿下,庐州就是临时省会。
庐州的地位,可想而知,不但是省会,还是进入中原的通道。三国时期,孙权率10万兵马攻打庐州(合肥),结果被张辽的800精兵突袭,差点成了俘虏。
10万吴军都拿不下庐州,太平军能否逆袭呢?答案是肯定,胡以晃带来的兵力不多,也才一万出头,而且江忠源的优势也很大,却影响不了结果。
研究湘军史的朋友,也许会这么说:江忠源被知府胡元炜骗了,他手中没有多少兵力,而且援兵不给力,只能自尽而亡了。其实,纵观庐州之战过程,江忠源的优势比胡以晃还要大。
从兵力上看,胡以晃、曾天养才有一万来人,并不很多,否则太平军在夺取庐州之后,也不会固守城池,而不是立刻消灭城外清军。
至于增援?胡以晃在整个战斗过程,没有得到杨秀清的一兵一卒。很简单,杨秀清没有多少兵马可调动,北伐、西征,还有守卫京师对付两大营,力不从心。
清军兵力,究竟有多少呢?庐州城内绿营兵800,有战斗力的团练数百人,以及正在招募的号称一万人。不久,江忠源带来2700兵马,其中大多是在六安招募的兵勇。
交战之初,能够守卫城池的清军估计有4千。从防守角度看,4千守城,而对方才一万出头,应该是比较大的优势。再则,清军城外还有援兵,也有2万余人。
增援的这些兵马,分别是陕甘总督舒兴阿部数千人,其中包括西安驻防八旗;总兵玉山3千余人;江忠源部将音德布从六安招来4千余人;和春从江南北上,麾下2千余人;以及刘长佑、江忠济带来到1500“江家军”。
前面是坚固城墙,后面是数万清军,胡以晃区区万余兵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明治”,被前后夹击。再则,太平军没有增援,属于孤军奋战。
江忠源是防守一方,城内兵力数千,城外援兵数万,可以说是优势。此外,庐州之战全过程,从未见清军有过断粮、断水的压力,只是伤亡比较大。
如果以太平军悍将林启荣守卫九江,叶芸来镇守安庆的战斗来看,江忠源可谓是优势众多。但是,江忠源坚持两个月,林启荣、叶芸来则两年多。
胡以晃的压力,显然要比赖汉英大,但他战术指挥得当,意志力坚定,最终还是取得胜利,夺取了皖北重镇庐州。
胡以晃先攻打城外援军,重点是西安的八旗,以及刘长佑的“江家军”,挫败敌人的锐气。接下来,构筑坚固防线,挖掘壕沟,建造堡垒,开凿弹孔,将清军阻挡在战场之外。
防备援军,胡以晃分出了四千余人,攻城的兵力才六千多,谈不上优势。太平军的“地道攻城”战术,江忠源了如指掌,都能从容应对,胡以晃多次爆破,都不能冲入庐州。
多次爆破都失败,胡以晃决定改变战术,声东击西的同时,改进“地道战术”,给江忠源一个大惊喜。
庐州城门众多,以水西门、旱西门最弱。其中,水西门对面有高坡,地形比较复杂,有利于太平军行动。旱西门,距离民宅很近,太平军有掩体,挖掘地道比较容易。
东门、西门同时开挖抵达,并以派兵攻击东门,吸引清军注意力。西门则是挖掘多条地道,且地道并非笔直而是弯曲,还同时挖掘两层。
地道弯曲,清军不好判断方向;挖掘两层,清军防御措不及手。如此,太平军爆破成功后,江忠源向往常一样率兵堵住缺口,并修补城墙,却不想地道第二次爆破,清军死伤惨重。
曾天养乘势猛攻,太平军冲入了缺口,清军从城东赶来增援。此时,太平军又以云梯攻城,攀登上城墙,杀入城内,并炸毁弹药库,清军乱成一团。
江忠源无奈,只好投水自尽,一说阵亡沙场。其实,江忠源本可以突围,跑去城外清军营垒,再杀回来,但他没有。太平军兵力不多,未能乘胜扩大战果,清军还有一百多人突围成功。
庐州之战,胡以晃终结了江忠源,也打出了太平军的威风。此战获胜,胡以晃战术得当是重要原因,关键还是早期的太平军太能打仗,战斗力强。
一万余人,没得到增援,太平军不但要攻城,还要阻挡数万清军,且最终拿下了庐州,确实相当了不起。后来湘军围城,都是靠绝对优势兵力与补给,靠拼消耗取胜,表现还不如此时的太平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