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到四小时,将12.6万字的《政治的人生·王沪宁日记1994》看完,有三大收获:
1、作者凌晨看书的习惯乃我辈楷模;
2、日记几乎每日一篇,将日常的所见所思所梦都尽可能的付诸文字;
3、对于不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不妄做定论,能够根据新的发现修正已有认知。
略感不足之处是书中几乎没有谈到作者自身的负面情绪,即便涉及到也会一笔带过。对此有三点猜想:
1、如同作者在8月31日中写的“我突然感到自己不够坦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者也是人,也会有喜怒哀乐,此乃人之常情。即便是不与外人看的私密日记,我们也可能有意或无意的隐藏自己的部分真实面,毕竟,这个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便是自己。
2、由于出版的需要被刻意删减。作为面向大众的读物,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例如”是否有市场?“、“会否误导大众?”等等。可能作者在日记中有过这方面的记录,可惜未能公之于众。
3、足够专注,心无旁骛。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做学术研究上,根本无暇顾及个人的负面情绪。作者时年39岁,及至不惑之年,意识形态上已足够成熟,达到这一点也极有可能。
在11月1日作者听闻自己的学生贬低自己时,“听到此番话,有一瞬间的恼火,说明修养也不够。学问之事,全在于贡献于社会,清淡出自身,并不在乎别人如何说。”并反思自己是否“教之失严”。
能够第一时间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并进行反思,谦卑好学之姿由此可见一斑。
在10月8日被好友问道:“你每天读书有意义吗?”
作者答复如下:“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吗?难得有人还想起我的幸福的问题,心中十分感动。我们这类人,已经习惯了无幸福的生活,也就是生活的平淡。没有幸福的欲望,也就没有痛苦。痛苦往往是伴随着对幸福的追求的,而不是伴随着幸福本身。所以要怀疑的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每个人主观状态中的希望。···和平养无限天机。幸福之事,可欲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执。修炼了这么多年,有足够的空间在心中,无所谓幸福。当然我不反对他人追求幸福,因为人不可能过同样的生活。”
读至此处,心有戚戚然。
部分佳句摘录如下:
要有人高谈阔论,但是一个社会更重要的是有人一件一件地做事。
虽然是不超常的路子,但却是普通人最需要的路子。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活中需要的生命的光明和辉煌。
当世界沸腾起来时,才发现自己孤独安静的存在。
做“学问”的人往往有一种本能,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为这就是“学问”。在一种场合下,这是对的;在另一种条件下,这又是不对的。
为师之道,是一种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怎能甘于寂寞。
人往往会迷惑的,越集中精力越迷惑,有时散漫一些,反而不会糊涂。
任何一个忙碌的男人,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感到很幸福。
有时看到学生成长起来,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上的快乐。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都说清楚了,也就不是世界了。
没有美好介入,财富往往不能增长。
从自然的一草一木中得到的教育,与其说是外在的,不如说是内在的,所以就难。继续填写表格,好像在整理人生。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否定自己所有的创见,不管他们曾给你带来什么荣誉,同时追求新的创见,不管它们会让你失去什么。
生命的存在,是人的快乐的最后的条件。
快乐也好,害怕也好,生命总是要流失。要在生命流失的过程中,尽量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完成人的选择,这将是有价值的生命。历史在一年一年的过往,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减少。
对个人来说是这样,但是对整个人类来说,历史在一年一年地延长,生命在一天一天地增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