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与课堂(3)

课程与课堂(3)

作者: 好山家门前 | 来源:发表于2020-07-02 23:30 被阅读0次

    2020年7月2日 周四 晴

    学习的三条基本原则

    1、学生是带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前概念来到教室的,如果最初的理解没有得到考虑,他们可能会无法掌握新概念和信息,可能会考试,但考完还会回到前概念。

    2、为了养成探究的能力,学生必须要具有(1)深厚的事实性知识基础(2)在一个概念框架内理解事实和观点(3)对知识加以组织以便提取和运用。

    3、“元认知”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及监控目标达成的过程,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

    如何解释?

    1、我们有时很惊讶学生总是犯某些错误,或者很难掌握某些概念。我们此时会很焦急,事实上,这是学习的机会,因为前概念阻碍了新经验的掌握,它可以是理解新概念的基础,也可以阻碍新概念的形成。理解的学习是对新概念的更新、修正,理解甚至是颠覆。

    如此教学中的大量练习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学生的出错率仍旧很高,问题就出在前概念上,它阻碍了新概念的吸收,在以前的概念上解决问题,特别是题型有改变时,错误倍出,也没有建立起新概念的核心概念。大量练习是学生从习题中获得了概念的表面特征并加以判断,但并未真正理解;而且,练习会依赖于环境,依赖于知觉而非判断。因此,要把非本质特征踢出去,找到本质特征且结构化。

    比如,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球是圆的,提及式教学不行,告诉他地球像篮球一样,但学生仍旧理解不了人为什么能站在地球上,不会掉下去。因此,学生理解地球是圆的,还需要理解引力的知识。很多学困生的问题不是笨,而是背景知识不足,读书少是一个原因,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套大纲,追溯到原因后,要建构概念,也就是苏氏的第一套大纲,一句话特别好“学困生是我们专业发展最好的导师”。

    2、教育学上的核心冲突是事实与观点的冲突,是记忆与理解的冲突。举个例子,高三学生与历史学家做同一套高考题,结果会很明显。高三学生有大量的历史事实,而历史学家有历史思维。在《教育的目的》中一段话:忘掉你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是教育。忘掉知识形成智慧。应试的问题就是堆砌大量的知识,没有形成智慧。

    记住知识,没有在框架内理解事实,那他就是机械学习而不是意义学习。如果缺乏大量事实性知识,一味强调理解,理解就缺乏细节,空洞,久而久之,学生会眼高手低。既要记忆也要理解,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确定二者的比例及内容。优秀的老师知道学生该记住哪些知识,且进行过关巩固,确定知识清单;还要将知识纳入一定的结构中,以过关的方式确保掌握。建立框架是最难的,框架就是一个解释系统,现在的教材充斥着事实,但缺乏框架。

    3、元认知字面意思是对认知的认知,让学生完成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控制。这就需要提到深度学习概念,现状是老师推着学生跑,老师累,学生也累。异化人的不是辛苦而是无意义感,丧失对全局的控制感,让学生有全局感,有预期,他会对学习有调整。永远不要陷在细节里没有整体感,没有学术的累积;要防止给学生布置作业,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没有呈现作业在单元中的位置,也没有跟最后的结果联系起来。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化学习是高效的,因为它有目标定向。童话剧或者英文剧的学习是成功的,因为学生有全局观。因此,要在模块化学习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全局,会避免盲目。

    写在最后:

    模块化备课主要是文综与理综,不适合语数外,但相关的逻辑是一样的。

    人永远不会老去,直到悔恨取代梦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与课堂(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ul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