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以“秦楼”、“楚馆”、“谢家”为例,管窥建筑意象在诗词作品中的阐

以“秦楼”、“楚馆”、“谢家”为例,管窥建筑意象在诗词作品中的阐

作者: 司香尉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00:37 被阅读128次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号称“诗国”,上至先秦,下迄今日,诗文之灿烂辉煌,诗集之浩如烟海,诗诵之地北天南;韵致之独出机杼,风行之气象万千,古今之交相辉映;终究是泱泱诗国,尽彰显烨熠儵煜。

意象,指的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建筑意象,就是建筑与心灵世界交融而成的用以表情达意的所在;除此,加之用典的举动,使得行文更显厚重与深沉。

由是,通过几个常用的意象,一窥阃奥。

(一)秦楼

“秦楼”之典,源出西汉刘向的《列仙传》,其中有记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为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以作凤鸣。秦穆公将弄玉嫁萧史为妻,萧史每天都教弄玉吹箫、学凤鸣,几年后,弄玉的箫声就和真的凤鸣一样,能够把凤凰招引来院。于是穆公就为其修筑了凤楼,以为他们的居所。二人吹箫,凤凰常来汇集,后乘凤,飞升而去,成了神仙。

1、秦楼,亦称凤楼、秦台,即为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筑之楼,多表示恋人、夫妻所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甜蜜、美满。

南朝梁沉约《修竹弹甘蕉文》诗中有句:“巫岫敛云,秦楼开照。”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中有云:“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南唐李煜《谢新恩》词曰:“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凤生以为可动,朗吟一诗道:‘几回空度可怜宵,谁道秦楼有玉箫?’”郑泽《横塘》诗中有:“江渚琵琶音已断,秦楼箫凤去无端。”唐韩偓《偶见背面是昔兼梦》尾联有曰:“莫道人生难际会,秦楼鸾凤有神仙。”以韩偓诗为例,其意为:别以为我们不能再相见了,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像萧史、弄玉那样,双双飞升成仙的。

词牌名《凤凰台上忆吹箫》即是用了此典。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有句:“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宋阮逸女《鱼游春水》中有:“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这都是借其典故,以抒闺怨、情愁。

2、秦楼,指北里。

明朱有燉在《香囊怨》第三折中有:“秦楼中阑珊了翠袖红裙,章台上空闲了玉斝金樽。”“秦楼”与“章台”同意,宋晏几道《鹧鸪天》词曰:“新掷果,旧分釵。冶游音信隔章台。”此“章台”即为妓院聚集之地,故而,“秦楼”即是烟花之地。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顾横波小像》有云:“秦楼应被东南误,未遣罗敷嫁使君。”

(二)楚馆

1、“楚馆”、“秦楼”常连用,或称为“秦楼楚馆”,既连用,其意即为相同或相近,而秦楼就有勾栏的意思,楚馆也就与之同意了。由此,楚馆,可指歌榭妓院;还有一词为“青楼楚馆”,此意就更加明显了。如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饯》:“惆怅,你休还认在秦楼楚馆。休还认在香闺绣帐。”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回有言:“花街柳陌,众多娇艷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

既然秦楼有其典,楚馆亦必有其渊源。据《史记》记载: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细腰者居之,人称楚馆。又因为他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漫舞轻歌,就有不少的宫女为求媚于他,免不了少食忍饿,以求得细腰,所以又称为“细腰宫”。而章华宫又为章华台的别称,又名乾奚台,亦称汝阳台,后世所称的“章台”,其中一所指即为此。

宋柳永《西平乐》词云:“秦楼凤吹,楚馆云约。”明无名氏《赠书记·归茔遘侠》:“况且青年该力学,楚馆岂可留心。”

2、楚馆,即指楚地馆舍。也泛指旅舍。宋欧阳修《送京西提刑赵学士》诗云:“楚馆尚看淮月色,嵩云应过虎关迎。”元萨都剌《再过界首驿》诗曰:“官船到岸人多识,楚馆题诗客又来。”

(三)谢家

1、指晋谢安家。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清乐钧《耳食录·张碧云》云:“今则谢家月冷,燕子重来;郑曲花残,鹦哥不语。”

2、指南朝宋谢灵运家。谢灵运于会稽有依山傍水的庄园,后因用以代称贵族家园。唐李端《鲜于少府宅看花》诗:“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

3、指南朝齐谢朓家。唐李涉《谢王连州送海阳图》诗:“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4、指闺房。唐温庭筠《更漏子》词:“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华锺彦注:“唐李太尉德裕有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词人因用其事,而称谢家。盖泛指金闺之意,不必泥於秋娘也。”唐韦庄《浣溪沙》有句曰:“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即为所指。

5、指秦楼谢馆,即为娼寮。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有:“秦楼谢馆鸳鸯幄,文流稍足有声价。”唐韦庄《归国遥》有曰:“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漫。日落谢家池阁,柳丝金缕断。”

仅就这三个意象而言,其所指的有着相通的地方,更多的是不同的意义;即使是同一词,其指代的意思也有着天壤之别。同时,却也有着相同的词源,所有的意义,都是在一个基本意义上引申发展出来的。对古诗词中意象的理解与把握,有助于更深层次地领会其所要传达的精神、思想与情感。

浩瀚难穷之意象文化,于此终究可见一斑;极天际地之幽微深宏,毕竟只是太仓一粟。惟愿探赜钩深,以发其微;示以诸公同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秦楼”、“楚馆”、“谢家”为例,管窥建筑意象在诗词作品中的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un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