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每户人家的屋檐或房梁下,都会有一个燕子的巢。乡下人对燕子是格外宠爱的,全家人外出也不会把门锁死,要留出一个大大的空隙,能让燕子飞进飞出。燕子不小心洒下些泥或拉下点粪便到主人家的桌上或地面,主人家也大多不以为意。
“不恋雕梁万里归”,“重来仍占故巢居”,燕子恋家,重情义,这也是乡下人喜爱燕子的原因之一吧。乡下人喜欢燕子,也喜欢在孩子们的名字里取一个“燕”字,比如李燕。出生在湖北,工作在昆明的她,每年春节前都象北归的燕子一样回到她的故巢。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荆楚大地横行肆虐,感染的人数每天在急剧上升,死亡人数也在增加。前所未有的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象传说中的年兽般在吞噬和侵蚀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然而在乡下农村,很多人的防控意识淡薄,在武汉封城之后,依然觉得病毒离自己很远,不愿意戴口罩也不愿意只呆在家里自行隔离。最基层的组织——村委会人员有限,加上派来的驻村干部,也是屈指可数,想要打赢这场抗疫战争几乎不可能。
李燕作为一名有17年党龄的老党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她冒雨来到村委会,向村支部书记请缨做志愿者的时候,村支书既激动又惊讶,连声说好。村委会和驻村干部应李燕的要求召开了紧急会议,呼吁返乡青年和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只用了两天就动员召集了12人,一群无惧病毒年富力强的热心人在一起,点燃了打赢抗疫战的希望和火苗。
人员集结的同时,志愿者的开支用度也必须解决,村里也没有防控资金。李燕立即决定在同学和同事之间发起了一场募捐,严重的疫情加上平时的好人缘,50元、100元、1000元……同学们、同事们纷纷慷慨解囊,短短一天就募集了24350元的善款,还有人多方协调捐赠了当时极其紧缺的护目镜、额温枪和口罩。这些无私的支持和信任,让李燕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力量。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和炮火的战争,病毒无形无影又似乎无处不在,周边的村庄接二连三的有人确诊,形势越来越严峻,村支书在会议上提出,我村一定要做到没有一位村民外出,没有一位村民因违纪违规行为受处罚,没有一例发烧病人,没有一例疑似病患者。这是底线也是最高要求。李燕所在的西合村是杨河镇最大的一个村,共有18个自然湾,常住人口一千多人。要想搞好抗疫工作,不仅要做好人员分工、工作量化、制订规章等一系列工作,还要组织协调好每一件事的具体执行和落地。李燕很好的发挥了她在事业单位工作十几年练就的“十八般武艺”。她还坚持两天出一期防疫简报,推广好经验好作法和先进事迹,鼓舞了士气,营造了浓厚的抗疫氛围,也增强了志愿者的凝聚力。她制作的表格和流程,把生活物资、药品的登记、采购、分发每一项繁琐的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时一天的采购金额达2000多元,100多件各类商品。做这项工作时李燕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核对名称、规格、数量,最大限度满足村民需求,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生活无忧。当人们吃住等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之后,对防疫工作的理解程度和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了,直到宣布所有的村庄解禁的时候,西合村真真切切做到了无一例违纪无一例疑似,取得了这场抗疫战争的完胜。
在离家返昆的前夕,村委简单的组织了散伙饭,没有胜利后的狂喜只有淡淡的离伤。这是一群亲密无间的战友,这是一群纯良友善的乡亲,这是一群家乡的守护神,一起走过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历程,充满着压力和凶险,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抱怨,只有无悔的全情投入和付出。
回到家,懂事的儿子在家门口等着她。
“妈妈,你明天不用去做志愿者了吗?”
“是的,志愿者工作结束了,我们很快可以回昆明了,你高兴吗?”
“我不高兴,我一直很害怕,怕你每天到处跑会被感染,外公外婆也说怕你被感染。”
“你们为什么不阻止我呢?”
“我们知道你是为了乡亲好,村里人都在夸赞你呢。”
儿子的话象一股暖流,象一阵春风,在那个雨加雪的寒夜显得格外动人。是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朵花儿不会盛开。虽然明知“衔泥力尚微”,但没有一只燕子会忘记召唤春天。这是她的天职,也是她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