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发现孩子》札记 2

《发现孩子》札记 2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10:55 被阅读0次

    16/培养儿童稳定的注意力

    1.要把儿童的意识影响明确的目标,因为儿童创造的环境是为了满足儿童精神活动的需求。

    2.外界刺激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乳汁。如果一个人仅靠天性行驶,他永远也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只会任凭自己的好奇心驱使注意力在不同事物之间不停的转移。

    揭示真理的基础正是最简单的东西,而且解释最复杂的现象也是以简单为指导的。自由自在的环境最重要。

    教育是一门逐步引导学生从一直到位置,从简单到复杂的艺术。

    3.专注力是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吸烟我们注意力的不是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是感兴趣的。只有那些能够激发我们内在活力的东西,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历史记载的天才不管性情有多不同,但都拥有超常的注意力。阿基米德在伏案研究几何图形是被杀(那时候他所在的城市被敌人攻下,但他却沉浸于学术研究未曾分心)。意大利诗人阿尔菲尔瑞在创作诗歌时对窗外结婚队伍的喧闹声充耳不闻……这些例子都是明证。

    但是这样的注意力是不能简单被唤醒的,不管这个唤醒的老师教学艺术多么巧妙高超——通过儿童内心的精神力量作用就能打开儿童的注意力之门。

    当儿童在原始冲动基础上有认识和注意到外部事物后,某些连接就产生了,他们的兴趣就更广泛了,因为新兴趣建立在已获得的知识基础上。这也是洞察力的基础。

    所以,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理解孩子的行为,而不要对自然的表现进行干预。

    4.教育的基础和目的

    一个人的内在生活发展越正常,就越能成为有个性的人,也就越能培养出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

    儿童处于发育中的心灵,需要一处温暖的巢(就像鸟儿的飞翔本领,野兽的凶猛本性,夜莺的动人歌声,蝴蝶翅膀上的美丽花纹,都是因为有了在秘密巢穴中或寂寞的茧里做准备而实现的),在那里(自由自在的环境)才能保证他未来成长的“营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所以说,用最小的代价,展现最大的力量,使人的潜能充分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17/对儿童进行意志教育

    1.意志体现在行动中。

    意志不仅可以抑制简单的冲动行为,还会对行为进行理智的引导。

    生命的意志有多强,行动就有多大的力量,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冲动和抑制两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的行为就会经过不断的反复而成为习惯的或无意识的举动。正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训练和培养出我们的习惯,形成了这些习惯,我们在做事时就不必非要下很大的决心去努力,也不必用推理和知识去完成。这是一种习得的习惯性行为。

    2.在自由交往中训练意志。

    小孩的这两种力量尚未融为一体,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早熟的“小绅士”,而是促使他们锻炼自己的意志,更早的建立起抑制和冲动之间的和谐关系。

    只有在自由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进行相互适应的训练,才能建立起社会化的习惯。一味的说教,告诉他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则无法达到培养意志的目的。

    3.冲动和抑制的平衡。

    让弱者拥有力量,让强者获得完善。

    调皮好动的孩子往往被视为制造混乱的人,但他们的所谓“侵犯”,其实是想尽办法让处于静止状态的同学动起来,融入他们的队伍。

    那些所谓的乖孩子,很可能是意志薄弱甚至丧失意志,他们往往沉浸于不受任何干扰的虚弱中,就像被流沙吞没一般。

    还有一类受抑制力支配的孩子,则表现为极为害羞、回答问题是犹豫不决。

    以上这些,只有通过自由运动,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才能获得在冲动和抑制之间的相互平衡。

    4.意志品质是内在个性和谐的基础。

    一个有性格的人,才会坚定不移成为忠于自己言行、信念和情感的人,一个最谦卑、虔诚的进行工作的手工业者,他的内心具备创造幸福和宁静生活的所有要素,会是一个有个性的一个能够征服世界的人。

    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工作,本身工作只是一个培养和重视内心世界的方法。一个人需要指导不只是因为他的修养需要提高,更因为这是他作为一个人的自我需要。

    18/对抑制进行不懈的训练

    1.为道德建造一座“房屋”。

    坚持不懈的工作和清晰的思维,会在一个人的意识中形成对可能造成冲突的动机进行筛选的习惯。

    如果要建造一间供“道德”居住的“房屋”,我们还需要对身体进行适当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心理上的疲劳得到恢复,我们需要对意志进行不懈的训练。

    坚持不懈对个性进行培养的工作都是通过决定而付出行动的。

    2.孩子应当有自己的意志

    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一种技能就是为做决定而准备的抑制技能。

    3.对意志进行训练

    很多时候成年人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让孩子动或者不停的动,为孩子做选择,为孩子做主,这就是典型的包办、代替,是越俎代庖。

    现在,年轻人“缺少个性”已经构成了对人类的极大威胁,学校摧残了孩子的身体,削弱了孩子的意志,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是解放他们,这样孩子们身上的潜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4.让孩子在潜能中发展自己的意志

    大人们往往凭借拥有的权利,一方面热切的期待孩子们能够长大成人,另一方面又不让孩子们成长。

    怪不得蒙台梭利要呼吁天下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们,不要阻碍儿童的发展,应该保护和指导儿童的能力。

    19/智力与儿童自由

    1.让儿童成为智力活动的主体

    教育儿童就必须让他们的机体处于运动状态,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的关键。

    大人能控制住自己,不再对孩子指指点点,让孩子从成人影响下解放出来,把他们放在适合其成长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极大的增强对自身智慧的信心。他们就会主动的做一些家务活动。会在感官材料吸引指导下自主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工作。这种转变既能让孩子的内在不断发展,又能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让孩子自我发展,是指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而不是像人们普遍以为的那样把他们交给本能。

    2.智力是解决自由问题的关键

    让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在有利可得的投资和无利可得的投资之间进行选择,只有他获得了足够的知识,了解了这两种投资的内涵并能区分开,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自由选择。

    所以自我学习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找到与自己个性相符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3.智力发展的特征。

    智力的发育是解释孩子成长秘密的关键,是打造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

    感知差异是智力活动的开始。大脑第1步发展就是对差异进行辨别,感觉是感知和发掘外部世界,智力形成的最初活动是收集材料并进行区别。

    对某一刺激马上作出反应,联想灵敏,判断迅速,是智力最显著的外在表现。

    4.促进智力发展的方法。

    收集大量感觉材料,并建立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进而作出判断之后形成可自由展示这些东西的习惯。

    聪明智慧的大脑往往对那些具有细微吸引力的东西能快速作出反应。

    让孩子感觉到外部世界仿佛在敲打他们的心门,唤醒他们的精神活动。感觉跟环境融合一起时,就能产生协调的相互作用,同时加强已经被唤醒的活动。

    5.儿童的自我教育。

    会有以下特征:①反应会变得更加迅速,更有准备。②很轻易的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③实操过程中若出现差错,马上能察觉并迅速作出判断,纠正差错。

    反应迅速,活力充沛的孩子,对最轻微的刺激都能表现很敏感。

    人类的文明进化已经变成以珍惜时间为基础,但人类自身并没有跟上文明的发展步伐。所以人类得努力改造自己,才能同所创造的这个新世界和谐相处。

    秩序是一个人能迅速作出反应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具体某个人,能够实现迅速发展的正是组织和秩序。

    20/智力发展的特征

    1.3岁孩子的思维。

    智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对不同的食物进行区分。从工作角度来看,对身边事情进行安排,从生活角度看,为创造做好准备,而创造需要有秩序的进行。

    3岁孩子的思维是极其混乱的,犹如一个收藏大量书籍却横七竖八的堆在一起而感到非常困惑人,希望能把这些书摆放整齐。

    2.感觉训练让孩子学会分类。

    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温度,味道等等的分类工作,对秩序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先让孩子在大量比较分析练习中确定两个不同刺激物的特征,再让其感知到其中的差异,然后对不同特征的差异程度进行区分。

    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会变得像图书馆或博物馆井井有条的架子一样,东西各归其类,各就其位。事物之间的基本顺序不会被打乱,而且还会在后续的不断增加新材料时,得到充实和丰富。

    3.秩序的意义。

    孩子获得区分事物的能力后,就奠定了智力发展的基础。他们会激动的发现天空是蓝的,手是光滑的,窗户是长方形的。

    这些东西在他们大脑中的顺序和位置已经确定,这就决定了儿童内心个性的稳定和平衡。

    秩序能帮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拥有秩序的孩子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对来源于周围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完成更多的工作,且并不感到疲惫。

    根据头脑中已经建立的牢固秩序,对外界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区分、归类和编排,这是智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精神的一种陶冶。

    一个缺乏一定教育的人,其经验不仅混乱无序,还局限在他们直接接触的事物之中,科学家却能对事物特性进行分门别类,进行识别,确定类别、相互关系和各自起源,还能发现比事物更加深刻的事实。

    受过训练的孩子们就能像艺术鉴赏家和科学家那样,根据特征对外界食物进行辨别和归类,所有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具有价值。未曾受过训练的孩子则无动于衷。

    4.直观教学法对思维的帮助。

    运用直接描述人们眼前东西的“直观教学法”,不是通过想象来进行描述,需要人的感官进行参与,这样可以让某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更好的被记住。被动的大脑只能局限在接收眼前事物的信息和杂乱无序的表象上,主动的大脑还会进行综合思考。所以综合思考的相关内容,就不需要再喋喋不休的一股脑全倾倒给学生,而剥夺了孩子们这项权利。

    智力与它独特的逻辑思维和辨别能力,足以将事物的重要特征区分和抽象出来。

    5.选择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活动。

    孩子对主要特征的选择同他们内在的性格保持着某种一致性,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就像一个孩子注意到窗帘是淡绿色的另一个孩子则注意到窗帘很柔软,一个孩子觉得窗子是长方形的,另一个孩子觉得是一种能够透过去欣赏蔚蓝天空的东西。

    有了选择,我们才能将一个计划从模糊不清转变为实际可行,从理想变为现实。

    21/选择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

    1.选择与天性。

    每一个健全的大脑都能去粗取精,舍去多余的东西,使那些独特的敏感的清晰的重要的东西留下来,会保留那些有助于创造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确定某一行动时也会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

    2.让智力永远处于探索之中。

    一个只是学习和仿照别人的人,他的大脑就像小贩的杂货一样混乱,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一个头脑有条不紊的人,他的知识就会像是被放在一个井然有序的房间里一样,能按照用途分门别类的放好。

    一个主动去寻求理解的人,会觉得自己的意志是解放的,能感到自己身上有某种东西在闪耀光芒。

    应该让我们的智力永远处于探索之中,然后自由的完成培养和拯救我们灵魂的重任。

    3.头脑开窍

    孩子在智力上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能让他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有别于动物的快乐,能把我们从悲伤和黑暗的孤独寂寞中拯救出来的快乐。

    天才是挣脱了束缚自身发展的锁链的人,是使自己获得自由的人,是在众人面前坚守自己认定的人性标准的人。

    4.学会深思。

    要培养专注精神,还应该学会深思。

    “沉思”是培养孩子天性的途径。经历了沉思的锻炼之后,孩子才会乐于进行安静的练习,会努力做到行动时不发出声响,表现的极致优雅,陶醉在专注的精神所带来的愉悦之中。孩子会越来越习惯于用正确的方法认识外部世界,自觉的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推理、判断,修正意识中的错误。

    22/天才的秘密。

    儿童能够像天才一样解释生活中的普遍规律。

    天才具有很强的相似联想能力。对事实进行精确的观察和整理,把事实同其他东西区别开来。

    对一个不起眼的发现进行严谨而不带丝毫幻觉的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把精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这是人类取得一项伟大成就所要经历的过程。

    2.智力也需要支持。

    一个人的思想如果没有意念相伴,事物就无法顺畅的进入意识之中。

    我们应该有节制的关注孩子,不要任意强迫他们去学习,应该让他们的心灵永远沐浴智慧之光。

    23/想象可以创造奇迹。

    1.现实是想象的基础。

    当想象与现实结合时,思想开始工作并改变外部世界,这一过程中创造力会驱动人的思想,使其如有神助,去创造世界。

    2.想象创造的奇迹。

    3.创造性的伟大工作。

    心灵世界创造出来的多元化世界,会像彩虹色贝壳里的软肉一样包裹着人类,保护人们的精神需求。

    所谓创造其实是一种组合,一种在大脑中进行的,基于各种原材料的构造。

    富于想象力的创造同现实联系的越紧密,同外部世界就联系的越紧密,从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就会越高。

    4.艺术性的创造。

    富有想象的语言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作者所用的意象新颖而独到,能把现实意象同所创造意象联系起来,使用的技巧有助于对那些相关的意象进行联想。

    为了培养想象力,每个人应该使自己同现实首先联系。

    24/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让孩子们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推论,进行区别不同事物的智力训练,可以为构建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阻止他们自发进行的那些活动,虽然这些的活动有时候会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除了观察和等待,我们最好什么也不要去做。

    2.婴儿的创造性想象。

    婴儿大脑的创造性活动被视为童年时期的重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现出对感兴趣的东西具有想象力的特征:一个小孩骑着爸爸的手杖,会感觉正在骑一匹真正的马;一群孩子用椅子建造一辆豪华四轮马车,靠在马车里心情愉快,想象着车外的迷人风景……

    3.不能以轻信为基础来培养孩子的幻想。

    有时候,故事所表现的是大人们的想象力,而不是孩子的。轻信是那些还没有成熟的头脑的一个特征。轻信是在跟智慧作对,愚昧是轻信的标志。

    教育不应该让人变得轻信,而应该带给人们智慧,谁要把教育建立在轻信的基础上,谁就是想在沙漠里建高楼大厦。

    人们逐渐的积累经验变得思想成熟,轻信就会随之慢慢消失。

    成人应该控制自己,不再人为的让孩子的幼稚期延长,给他们自由自在成长的空间,称赞他们成长路上取得的进步和奇迹。

    4.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要真正培养婴儿的想象力,①让他们在生活的环境中成为主人,②运用从事实中得来的知识和经验去充实他们的头脑,③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由的成长。

    这样让他们自由成长,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许多神话和童话不就是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诞生的吗?

    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个个孩子身子坐在那一动不动,但他们的脑子却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教师所依据的教学大纲,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孩子应该先有内心生活的创造,然后才能把它表达出来。为了创造,应该先自然的从外部世界吸取“建筑材料”,所以,我们一定要为孩子提供他们内心生活所必需的东西。

    25/不要像“襁褓”一样裹住孩子

    1.孩子的环境是为孩子布置的。

    只有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透彻的了解生物。

    人与环境的关系,据说是人类适应环境,还不如说是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应他周围的环境,就无法学会了解自己,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

    所以人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所以应该允许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允许他们自己梳头洗脸穿衣服或者吃东西。

    2.在属于自己的环境中掌控行为

    为了怕孩子摔碎,家里(幼儿园学校)要用一些铁制品,不如换成玻璃瓷器类,因为,与这些物品的相处对孩子的身体训练,要比那些物品本身珍贵的多。

    孩子在真正属于自己的环境中,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掌控自己的行为举止,他们能够改善自己的行为,而不需要外来的激发和鼓励。就比如孩子并不是因为觉得好玩而吸收,而是觉得自己能够完成这件事。

    孩子发展的自身能力的根本,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自己动手。

    3.成人要为孩子做点什么?

    我们看到孩子遇到困难,通常会马上出手相助,帮他们完成要做的事情,这样做其实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会让他们变得难以相处,出现我们眼中认为的“不乖的行为”。因为他们无法在实践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也不能练习使用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自然没法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真正对孩子的好,不是去包容孩子所有的错误,而是要找到办法帮助孩子们避免再犯错误;

    真正对孩子好,就应该努力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生活成长;

    真正对孩子好,就应该尽力为孩子提供他们成长所真正需要的东西。

    4.站在孩子的旁边默默观察。

    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条件之后,就该控制住自己,盲目帮他们的冲动,跟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担任观察者的角色,站在孩子的旁边,默默观察他们,观察他们专心的做,他们眼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观察他们乐在其中的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

    成年人应该努力创建能够真正帮助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锻炼机会的良好环境。成年人应该放开孩子短,暂时离开一下,不要像“襁褓”一样裹住孩子,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这才是教育的一大进步。

    26/家庭中的儿童教育

    1.父母的责任

    家庭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试图纠正孩子的不当言行,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自己却很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往往以道德上的劝说、口头上的训诫为主,偶尔还会升级为责骂和鞭打。

    除了父母之外,恐怕再没有人能拥有这种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权利了。

    切记:拥有体罚孩子权利的同时,还有两重责任:①在没有抵抗力的孩子面前,表现出绝对的权威和说一不二的威严,②必须在行为举止方面做孩子的榜样。

    推动着摇篮的那双手,掌握着整个世界的未来。

    2.父母的谎言

    好母亲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教育孩子养成诚实的品德。

    3.父母的高压手段

    成人自以为是的态度、错误、不恰当的行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这潜在的矛盾总有一天会引起亲子之间的冲突。这场冲突里,虽然得胜的通常是强势的一方(父母),但孩子未必信服。可怕的是成人不但做了错事,还采取高压手段让孩子臣服。父母在赢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原本对他们的信任。

    孩子的恐惧和说谎一样,也是因被迫屈服和顺从造成的,这种负面情绪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其他情绪反应更严重,它会使孩子的想象和感觉发生混乱。

    4.儿童的被动模仿

    孩子童年原本都拥有一双翅膀,正准备振翅飞翔时,却因为接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想象力受限,只能被动模仿,身体(生命)的本能会让他们不停的抗争,表现为躁动、任性、哭闹、发脾气、使性子等消极行为,会被贴上“调皮、捣蛋、淘气”的标签。

    为人父母一定要解放孩子受压抑的精神,让他们重获自由!

    5.家庭教育的原则

    父母要为孩子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尊重他们的心理活动,寻求帮助他们的方法。应该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机会,开发潜能,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他们能够自己掌控的既能居住也能玩耍的生活环境里。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收拾房间,自己穿衣服,自觉的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孩子会变得既安静又有礼貌,不哭不闹也不调皮捣蛋,会成为一个友好而听话的“好孩子”。

    要知道,孩子天然的喜欢工作,并有较强的秩序感。

    ①尊重孩子所有正在进行的合理活动,努力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

    相信孩子拥有善良的本性,用充满爱心的关怀来发现孩子善良的本性。要知道,发现新事物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遗憾的是,许多成年人从来不关心孩子为什么哭,就像我们从来不关注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后露出的快乐微笑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温言细语是最悦耳的天籁之音,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学习语言的方法。

    ②必须全力支持孩子活动的愿望,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缺乏练习的机会,其智力水平就会停留在教育水平;相反,受到鼓励和引导的孩子,发育水平要比其他孩子出色的多。

    与孩子心理上的滋养相比,整洁干净要次要得多。所以不要担心孩子刚开始自己学吃饭时弄的餐桌身上客厅一团糟。

    从一个孩子能持续做多少次同样的行为,就可以看出这孩子意志力如何。

    用温情的“我说你做”方式来指导孩子是每一位母亲应尽的职责。

    ③必须时刻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方法,因为孩子的情感,尤其是对来自外界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细腻敏感。

    通过直接关心孩子的感受,不仅能帮助孩子清晰的观察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还能帮孩子发展社交能力。我们绝不能否定孩子的感觉,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

    父母不必在孩子面前扮演完美无缺的人,也不必要求自己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完美。我们需要的是审视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孩子公正的观察和批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现孩子》札记 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ya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