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The Xian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1-2] )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 [3]
明显陵由王墓改造而来,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占地面积大,达183.13公顷,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则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4-5]
1988年元月明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4月,显陵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七,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祐杬薨逝。明武宗朱厚燳赐谥为“献”,在松林山选定吉地,按亲王规制坟园,翌年四月初三安葬;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熜被迎往北京入继大统,是为明世宗。朱厚熜即帝位后,自立统嗣体系,不顾朝臣反对,追尊生父朱祐杬为皇帝;同年六月,推尊朱祐杬为“兴献帝”。
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又加尊为“献皇帝”,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
明嘉靖五年(1526年)九月,“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则追尊庙号为“睿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恭迎献皇帝神主供入太庙。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原有兴献王坟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
明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兴献王坟原覆黑瓦换为黄琉璃瓦,并修筑神路桥等。
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王坟正式更名为显陵。
明嘉靖六年(1527年)十二月,朱厚熜“命修显陵如天寿山七陵之制”,修葺宝城、宝顶并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碑楼、大红门,并在龙凤门前的神路两侧建置瞭望柱和12对石像生等,开始大规模的改建。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又遣工部左侍郎张守直重修祾恩殿,显陵的建造才最终告一段落。
明末,显陵遭到破坏,据谈迁《国榷》记载,祟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李自成至承天,…攻显陵,焚享殿”,地面建筑木构部分毁坏。
清代,显陵在地方官员的干预下,得到了一定的保护。显陵现存一通咸丰年间的石碑记载着地方官员要求乡里保护显陵的告示。
民国时期,显陵陵区荒芜成为耕地,附近山民听信石像夜间复活吃庄稼的谣言,将部分石像砸坏。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占钟祥,窃走显陵部分石刻文物。 [7-8]
——节选自明显陵百度百科
2013年机缘巧合造访过明显陵,2022年暑假再次光临,不觉已经9年过去了,时间真的很快,有些事情似乎冥冥中有点定数……
发愿已久,当然就值得我们不顾一切的去全力以赴。
驱车从武汉212公里,2个半小时。不远也不近,特别是今年高温不降的毒辣太阳之下,确实也不容易。
但,既然心是热的,当然就要赴一场心潮澎湃之约。
明显陵在荆门钟祥市,跟9年前不同的是这里新修了游客中心。
但是很显然是受到了天气炎热、太阳暴烈的影响,这里偌大的停车场停车不多。
游客中心的服务生还是非常客气的告诉我们可以把车直接停到位于莫愁湖村附的靠近明显陵核心景区的门口停车场,这样也就免掉了做观光车的优待。
到了景区的正门,仍然车不多。所幸人少而乐得拍摄点资料以飨大家。
1519年始建,1566年建成,历经47年之久。而距今2022年已经近500年的时光。
五百年,沧海桑田啊……
我跟小朋友玩笑说:“孙悟空不是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么?”……
时间有时候对于我们渺小的人类来说就是一个定数而已。
我们在这样浩渺的数字面前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
2000年,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明显陵之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并于2000年批准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门口就有一口大湖,据说是聚财聚气之意。
门则开展在一侧,红色的高墙,黄色的琉璃瓦,帝王的身份已经确认无疑。
门口高大的石柱上大书“所有官员至此下马。”言下之意,就是所有人到了这里就得不行前往凭吊了。
皇家的威严和尊严感无处不在,又润物于无声处。
红色的门,上面横着数有9颗钉,竖着数则有9排,真的是九五之尊,九九八十一,地位尊崇。
一路的神道是青石板制成的御道,两侧还有鹅卵石的辅道,而经过后面的看文才知道这鹅卵石则就是形容龙纹的,真是处处用心。
明显陵的巨大特点就是看门而不见陵寝,且步道都是蜿蜒盘旋的,不像故宫那样笔直的直道而往。有中国人的含而不露之感。
进了前门,还有金水桥,护城河的正门,在往前就是嘉靖皇帝父亲的陵功德碑亭,两边则是苍松翠柏,蓝天白云,蔓草萋萋,美如画卷,且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五百年过去了仍然熠熠生辉,光彩动人……
虽然石碑已经斑驳了,御道,碑亭的砖瓦都已经有破损的,但很显然都得到了今天文物工作者的维护和保养,真是善莫大焉!
过了碑亭就是石像生了,这是帝王陵寝前礼仪性建筑和皇权仪卫的缩影,具有守护、避邪、吉祥和象征的功能,明显陵石像生有12对,依次排列为狮子1对,獬豸1对,骆驼1对,大象1对,麒麟2对,马2对,武将2对,文臣2对。均用整块巨石雕成,为国内少见的大型石雕群。
虽然历经五百年风雨,且历经朝代更迭,农民起义,近代风云,日寇入侵破坏,但仍然能顽强的屹立,真是了不起……
他们才是真正的“惯看秋月春风”……
石像非常精美,武将和文臣都保存的很完整,细节做得特别好!
马则有立马还有跪马,武将有的握刀侍立,有的则双手合十胸前。文官则手持笏板,气定神闲,若有所奏……
獬豸虽然有一只头都没有了,还有一匹立马腹部已经剥落了一大块,但依然雄壮威武的傲然独立于这一方天地间,气壮山河!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榫卯结构几乎没有用钉子等物件就把石雕、石碑、石舫建设得完美,虽然很多木制结构的如木门早已不复存在,但是那为之虚位以待的拼接处的沟槽就是最好的见证。
华表、龙纹、祥云、菊花、宝瓶、葫芦、龙型的排水系统,破碎石墙上的绿藤,还有板栗树、青松上挂满今人遥遥祝愿的红丝带,还有被破坏的寝殿,前殿的遗址,以及“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的城门楼,夫妻双塚……
风花雪月,岁岁年年,五百年,往事知多少?
陵寝的门口还有一圆池,绿水中红色、金黄色的鲤鱼、金鱼奋不顾身的朝人群游来,张着口要这吃食,烟火人间,自由自在!
小朋友虽然和我都很累,但是在园内还有农家村妇,叫卖着西瓜,冰水等。
这里的西瓜是论个卖的,20元一个,我们索性趁着暴虐的天气来一个解解暑。
小朋友还买了心心念念的诸葛弩还有关公刀,我也买了一把桃木做的佩剑。
也学学古人仗剑四方的样子,而弈羽则左手持箭,右手拿关公刀,一路兴奋的样子……
也不知道下次再谋面是什么时候了。但这美好的文化苦旅让人难忘,发自内心的快乐!
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霞、皓月了,七月十六,月亮仍旧很大很圆……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伴着我们,我们老了,而它们却依然照旧……
——力 2022年8月13日 壬寅年七月十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