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理解别人的需求
1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时,教他「如何请求获得他人玩具」;
2如果请求被许可,提示孩子:被分享和被给予的感觉其实是很好的;
3如果许可被否定,安抚孩子,同时提醒别人的行为给自己造成的感受;
4引导孩子观察「他人玩具」怎么使用,帮孩子梳理感受;
5帮助孩子用合作的方式创造性地一起玩。
当孩子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先从教孩子「怎样请求获得他人玩具」开始。这当然是一种广义上的「教」。父母不一定要包揽整个过程的指导,前期给一些提示和鼓励就好。
如果孩子的请求被同意,或者当孩子被给予一些东西的时候,恰好他们又很开心,那就可以用语言提示他们,被分享和被给与的感觉其实是很好的,比如你可以说「你看,拿到这个玩具是不是很高兴!叔叔送你这个气球,你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啊」。
至于有些家长喜欢强调「你要说谢谢」,甚至感恩什么的,可能就有点强硬了。当一个人让你快乐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喜欢一个人,也会想去对这个人好。尤其当分到东西的这个孩子和分给他的小孩是有关系的时候,比如两个人可能以后还会见面,或者本来就是兄弟姐妹,那当这个孩子深刻感受到被给与的快乐之后,他自然也更倾向于去给予和去分享。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也会有挫败。但挫败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孩子感受到了挫败,那就能更好的理解当自己有权决定分配时,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怎样的感受。如果小孩在这个过程中挫败了有了很多不好的情绪,当然还是要安抚情绪。这方面,父母如果光用语言来解释可能效果就不会很好。
这里还有一点,所谓的他人玩具,也不能一概而论。某样东西可能是公用的,也可能是这个小孩的,还有可能是另一个小孩的。这些情况都挺常见。
孩子要试图拿到一个东西,或者试图暂时使用一个东西,其实他们自己也会有很多的经验。在尝试之前,引导他们观察就好。他们会观察到有些东西其实是可以轮流使用的,或者有一个核心人物掌握了分配权,所以有什么事情得和这个人说才有效。
然后家长在事后也可以做一些梳理的工作。比如对孩子说,你看,要玩一个秋千,有的时候你请求了就能玩到,有的时候你需要等一会儿,有的时候你需要等很长时间。这样的解释也可以帮助小孩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非黑即白。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通过一些顺其自然的梳理,可以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试图去获得别人的东西,不管是积极的或消极的体验,其实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同时看小孩的理解能力,可以提示他说哭并不是总能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解决方法。所以,这是一个帮助小孩积累资源,共享经验的过程。
比如,如果两个孩子都要玩同一样东西。但是可能他们想要玩的那个点或者方式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平均分配有的时候未必能达到最优的效果。也许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家长如果能深入了解一下孩子内心所想,可能就能指出一条明路,帮助他们增加积极的经验。
比如两个人,面前有一个遥控飞机,加一个遥控器。有的小朋友就互相等,轮流玩。也有的小孩就在等待的过程中帮助对方摆飞机,或者直接跟那个飞机互动起来,也是一种很好的让两个人都参与其中的方法。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境下,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合作,创造性地一起玩一样玩具,从而达到双赢。
针对物品的占有和分享,家长可能要注意些什么。
不愿意分享是发展的必经阶段
首先,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因为他们对物品所有者绝对权威的拥护,是在实践自己的自主性,满足对这个世界控制的需要。这是儿童早期发展中的必经阶段。而家长心中,该怎么分享和使用物品,虽然更规范符合社会的期待,却未必是大多数孩子的心声。
家长和孩子对使用权的看法有差异
家长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和孩子对物品使用权的看法是有差异的。不是说不能介入孩子对物品的分配,尤其是出现肢体冲突的时候肯定是要干预的。但是如果可能的话,还是要看到自己主导的后果。
强迫分享对孩子来说可能意味着自己心爱之物突然丧失,他们并不能像成人一样意识到潜在的回报,他们会觉得大人掌控着分配,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世界。同时,他们可能也不能很好的积累和同伴互动时自己解决冲突的经验。
尊重孩子对其所有物的重视
所以有的育儿指南会说,如果家里要来另一个孩子作客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一件他最不愿意分享的东西藏起来,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当孩子出现了抵触分享的情绪时,家长可以想想自己对房子所有权的重视程度。因为对孩子来说,一件心爱的东西可能和我们看重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
引导孩子注意他人在物品分配中的情绪和想法
最后,鼓励孩子分享,功夫还在平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注意他人在物品分配中的情绪和想法。当然,更自然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有所经历。
当孩子想要获得别人的东西时候,他们会有一些互动以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就更容易推己及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做观察,帮助做一些梳理的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更多的去看到对一样东西的使用,不是那么的非此即彼,两个人甚至多个人都可以同时一起去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