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读了陈海贤老师的《幸福课》中的关于拖延症的文章,深受启发。我发现自己有时候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明知道要马上做的事,却迟迟不想开始。或者,只想看半个小时的电影,一旦开始就再也刹不住车。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陈老师的文章中,我找到了答案。
自责无用,但爱有用
相信很多人在拖延后,都会不停地责备自己,感到内疚,并督促自己下次一定要更自律。实际上,越是自责,我们的自尊水平就会越低,自律性会越差。一次次拖延,一次次谴责自己,我们陷入了恶性循环。陈老师说,
当我们教育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时,严厉的批评和放纵都不好,而是要慈爱而坚定。坚定是不忘目标和方向,慈爱是能够原谅和接纳。
这与正面管教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不谋而合。而我们在对待自己时,也需要爱自己,把自我谴责替换成自我激励。对自己的爱,正是结束恶性循环的钥匙。
学会自我谈判
既然拖延时,我们不能自我谴责,那就学学自我谈判吧。我发现自己一旦进入娱乐状态就很难再回到工作状态。陈老师的方法是,
当你沉浸在娱乐状态不愿工作时,跟自己商量:“先工作半小时行不行?就半小时。半小时后,允许你玩。” 当你想上网或聊天时,不要马上去做,要跟自己商量:“再工作半小时,半小时后允许你玩。”
这个方法的原理就是帮助我们启动工作状态,一旦开始工作,我们就能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摆脱拖延的状态。我想在碰到类似情况时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学会“看脚下”
下面这个故事我在陈老师的得到课程里听过,当时感触颇深。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小和尚看着远方,担心地问老和尚:“师父,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飞鸟走兽,我们就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只能照亮脚下这一点点地方,我们怎么才能回到家啊?”老和尚看着小和尚,平静地说:“看脚下。”
当我们看不清远方的目标时,每天做一点有利于成长的事,日积月累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比如,学英语,写作等。四年多前,当我开始跟随清朗朗读英语时,我不知道对自己会有什么帮助。两年多前,当我开始在007践行写作时,我也不知道我会得到什么。现在,我看到了自己的一点小小的进步,不由地惊叹“看脚下”的神奇力量。
三个锦囊
最后,陈老师还提供了克服拖延症的三个锦囊。
- WOOP思维
W:愿望。想一个你打算在当天、当周、当月或本年之内完成的愿望,写下来。
O:结果。想象实现愿望之后的最佳结果是什么。
O:障碍。找到妨碍你达到愿望的最严重的的内心障碍。
P:计划。找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规避障碍。
-
GTD
GTD就是列出要做的事,并按轻重缓急排序。还要多做一步,列出这件事下一步该怎么做:处理、搁置还是丢弃。GTD的方法我在时间管理训练营中也学到过,但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
番茄工作法
以25分钟为一个周期,高效工作,然后休息5分钟。接着,再进行下一个番茄钟。番茄工作法是我比较喜欢的方法,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信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拖延症,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那些正在和拖延症奋战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