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拆页来自第九章 《心智模式》
拆页十六
P188
跳跃性推断。
心念的速度就像闪电那么快。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恰恰降低了我们学习的速度,因为我们立即“跳跃”到了一般化的概括,这速度之快,让我们无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检验。俗语“天空之城”( castles in the sky),或空中楼阁,其实常常是我们思想状况的恰当描述,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常态意识不能处理大量具体细节。假如有一百个人的照片摆在面前,大多数人很难记住每张面孔,但却能记住类型-------比如高个男人、穿红衣服的女人、亚商,或者老年人。心理学家乔治•米勒( George Miller)的名言“神秘数字,七加减二”指的是我们倾向于一次集中注意少数几个分立的变量。我们的理性思维非常善于从具体细节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即把许多细节换成简单概念,然后再用这些概念来推理。然而,当我们不能意识到从细节到一般概念的跳跃过程时,抽象概念推理的能力就恰恰限制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你是否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劳拉对人漠不关心”。你是否怀疑过这话的真实性?设想劳拉是个领导或者同事,大家都注意到她有些特别的习惯。她很少说厚道话,很少赞扬别人。别人和她说话时她经常愣神,然后问:“你说什么来着?”有时她还打断别人说话。她从不参加单位的晚会。
而且在工作检查的时候,她总是含糊其辞地只说两三句话,就把人打发走了。从这些细节中,劳拉的同事们得出结论:她对人漠不关心。这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事------当然,劳拉除外,她感到自己非常关心别人。
发生在劳拉身上的事,就是她的同事们作了跳跃性推断。他们把许多具体行为换成了一般化的抽象概念--------“不关心人”。更要紧的是,他们开始把这个一般概念当成事实。再没有人质疑劳拉究竟是不是关心他人,那已经是既定事实。
当我们从直接观察(具体“数据”),不经过检验就到达一般化概念,就出现了跳跃性推断。跳跃性推断阻碍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一旦劳拉的同事们接受她“对人漠不关心”这个事实,就没人会质疑她“不关心人”的行为,而她再做关心人的事,也没人注意到了。她“不关心人”这个一般化的观念,导致大家对她更加漠不关心,这又让她失去了表现自己关心别人的机会。结果,劳拉和她的同事“冻结在这样一种关系状态中,然而,并没有人真的想要这样一个结局。而且,未经检验的一般化抽象还很容易导致更进一步的一般化抽象:“也许劳拉就是那次办公室密谋背后的元凶吧?既然她对人漠不关心,那她就是那种能干出那种事的人......"
如何辨别跳跃性推断呢?首先,你要问问自己,关于世界的运作方式你有什么信条------商务工作的性质,对人的一般性看法,以及对某些人的看法,要问问自己:“这种一般化观念是基于什么样的“数据’的?”然后再问自己:“我愿不愿意考虑一种可能性,即这种一般化观念可能是不准确的或误导性的?”要有意识地问自己最后这个重要问题,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而如果你愿意考虑质疑自己的一般性观念,那就要把它和它背后依据的“数据”明确区分开。比如你可能说:“贝利连锁鞋店的采购员保罗•史密斯和其他好几个顾客都跟我说过,如果我们不降价10%,他们就不买我们的产品。于是我得出结论:我们的顾客不关心服务质量。”这样说完,就意味着你已经把自己的想法都亮出来、把思路理清了,接下来,你和其他人就更有机会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方案,乃至其他替代方案。
「I,重述知识」
1)跳跃性推断是什么?和批判性思维的假设有什么区别?(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概念,这一问跳过)
跳跃性推断是指从直接观察(具体“数据”),不经过检验就到达一般化概念的过程。
比如,你是否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话:“劳拉对人漠不关心”。你是否怀疑过这话的真实性?设想劳拉是个领导或者同事,大家都注意到她有些特别的习惯。她很少说厚道话,很少赞扬别人。别人和她说话时她经常愣神,然后问:“你说什么来着?”有时她还打断别人说话。她从不参加单位的晚会。而且在工作检查的时候,她总是含糊其辞地只说两三句话,就把人打发走了。从这些细节中,劳拉的同事们得出结论:她对人漠不关心。这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事------当然,劳拉除外,她感到自己非常关心别人。发生在劳拉身上的事,就是她的同事们作了跳跃性推断。他们把许多具体行为换成了一般化的抽象概念--------“不关心人”。更要紧的是,他们开始把这个一般概念当成事实。再没有人质疑劳拉究竟是不是关心他人,那已经是既定事实。
跳跃性推断阻碍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一旦劳拉的同事们接受她“对人漠不关心”这个事实,就没人会质疑她“不关心人”的行为,而她再做关心人的事,也没人注意到了。她“不关心人”这个一般化的观念,导致大家对她更加漠不关心,这又让她失去了表现自己关心别人的机会。结果,劳拉和她的同事“冻结在这样一种关系状态中,然而,并没有人真的想要这样一个结局。而且,未经检验的一般化抽象还很容易导致更进一步的一般化抽象:“也许劳拉就是那次办公室密谋背后的元凶吧?既然她对人漠不关心,那她就是那种能干出那种事的人......"
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有纪律的智力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对来自观察、经验、反思、 推理或者沟通的信息进行积极和训练有素地分析、合成、评估及应用等。它将作为自己信仰和行动的一种指导。目前,讲批判性思维的书很多,由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写的《批判性思维教与学》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好在它抓住假设的概念,为训练师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简明实用的训练框架,这个框架由四个步骤组成:
(1) 辨识左右我们思维和决定我们行动的假设。
(2) 查验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
(3) 从多个角度审视我们的观念和决定(知识的、组织的、私人的)。
(4) 在以上三步的基础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例如,我在生活中宁愿用已有的钱买80平米的房子,绝不通过追加贷款去买120平米的房子。我坚持这个观念并付诸行动,这个观念及其行动所依赖的假设是: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决不贷款买房。这个假设就是我的一条生活准则,它的背后还藏着一条更大的生活准则: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在我们持有的观念或行动的背后,总有支撑它们的准则,这些准则就是假设。
反过来看,我坚持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的生活准则,无论我是否清楚、准确地意识到这一点,通常就不只是体现在买房的观念和行动上,我也不大可能去贷款或向其他人借钱买汽车,当我夫人想这样做的时候,我很有可能与她发生激烈的争吵,认为那样做是不应该的、没必要的。也就是说,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的准则,将与之相关的真理性观念根植在我的思想观念中,它制约着我在消费方面的观念和决定。
在这个框架中,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辨识、挖掘假设,以及评估、检验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思维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我们所依赖的假设,能准确地引导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也就是能够使我们的行动实现预期效果的决定。那么,什么是假设呢?
假设是将真理性观念根植在我们思想观念中的向导,它们是左右我们如何做决定和采取什么样行动的日常准则。
布鲁克菲尔德区分了假设的三种基本类型
因果型假设(causalassumptions)
规范型假设(prescriptiveassumptions)
范式型假设(paradigmaticassumptions)
为了辨识这三类假设,来看一个例子
维也纳综合医院妇产科有两个门诊,第一门诊由专业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负责接生,第二门诊由业余的助产士负责接生。1846年,第一门诊的产妇患产褥热的死亡率全年的均值是11.4%,同期第二门诊患产褥热的死亡率的均值只有2.7%。按常理说,第一门诊由专业医生接生应该是降低产褥热死亡率的优势,不大可能是产褥热死亡率骤增的原因。
塞梅尔魏斯是第一门诊的年轻医师,他的同事和好友科勒契卡,在一次对患产褥热致死的尸体进行解剖时,不慎割伤了手指,结果得了与产褥热类似的疾病,几天后就去逝了。塞梅尔魏斯把科勒契卡事件与医生时常做完尸体解剖后去给孕妇检查或接生的行为联系起来,他猜想:在尸体解剖时,医生和学生的手沾上了“尸体微粒”(当时还没有细菌的概念),然后在检查或接生时传到产妇体内,导致产妇得了产褥热。
“尸体微粒”导致产妇得了产褥热。这就是一个因果型假设,它是对已经发生的高死亡率的原因的解释。基于这个假设,塞梅尔魏斯进行推理,假如让医生和学生在为孕妇检查和接生前将手洗干净,很有可能会降低死亡率。于是,他就在第一门诊强制医生和学生在接生前,用0.5%浓度的漂白水洗手,结果在1847年的6月至10月,患产褥热的死亡率均值降到1.06%,比同期第二门诊的1.33%还低。用漂白水洗手会降低患产褥热的死亡率,这也是一个因果型假设,它是对当下采取某个行动会在未来产生什么效果的预测。
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因果型假设具有“如果做了A,B将会发生”的型式,其中有一种是解释性假设,也就是“通过确定一个特定事件的原因,来解释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比如,医生手脏是第一门诊患产褥热的死亡率骤增的原因。还有一种是预测性假设,也就是“通过设想特定的决定或行动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和效果,对未来做出预测”。比如,设想采取洗手政策会降低患产褥热的死亡率。解释性假设指向过去,预测性假设指向未来。预测性假设通常要以解释性假设为前提,采取洗手政策以“尸体微粒”说为前提。
规范型假设是我们就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所持有的假设,它们通常包括应该这个词。比如,“幸福的婚姻是夫妻之间应该能够相互保持绝对的诚实”、“好学生应该有节制地玩网络游戏”、 “医生在做手术前应该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等等。规范型假设勾画出好的夫妻关系是啥样的、好学生应该是啥样的、优质的手术应该怎么做等等。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社会习俗、国家制度、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经济分配方式、各行业的职业操作规程等等,都属于规范型假设。
范式型假设是我们深信不疑的左右我们对世界整体看法的假设。范式型假设不论在一个学科中,还是在一个人的生活观念中,都是隐藏最深、被确信程度最高而又不易被觉察的假设。比如,从亚里士多德直到17世纪中期,医学界深信不疑的假设——大自然把自然发生作为生物繁殖的原则。直到1900年,自然发生说才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再比如,我决定生二胎,对此可以给出许多解释,若有人指出其深层根源是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男权观念,我会大发雷霆。重男轻女的宗族观念就是范式型假设,它左右着我们广泛的观念和行动,可我们并不觉得是如此。
三种假设相互关联的一个好例子是:“尸体微粒”导致产妇得了产褥热,这是因果型假设;医生在给孕妇检查或接生前必须用漂白水洗手,这是规范型假设;产褥热不是在孕妇体内自发产生的,而是由外部的细菌感染造成的,对之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就是一个生命出自另一个生命,这是范式型假设。
因此,我们发现:
跳跃性推断阻碍学习,因为它成了不需要证明的东西,它把假设当成了事实。
批判性思维的假设,论证中未表达的前提称为假设. 前提是明确表达出来的; 假设是被省略的前提, 以及前提(已表述的或未表述的)得以成立的深层根据。它是推理的重要环节。
举例:
“实际上, 一个人到底是做出好的行为, 还是做出坏的行为, 这跟他生命的长短有关. 如果他只活一天的话, 他去偷人家的东西就是最好的, 因为等晚上的时候就死了. 活20, 30年的人偷人家东西很快就被抓起来了, 那样你就很痛苦了”
跳跃性推断会得出结论:活的短的人可以做坏事。
而批判性思维的假设可能存在多种省略的前提:
1.行为的好和坏, 是取决于行为的后果对个人是否有利
2.活的短的人去偷东西一定不会被抓到, 活得长的人一定会被抓到
3.如果你感到痛苦, 那么这个行为就是一个坏的行为
4.活得短的话, 偷东西就是好行为
5.活得短就会做坏事。
2)发现你的跳跃性推断有哪些步骤,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辨别跳跃性推断呢?
第一步,反思结论。
第二步,探寻依据。
第三步,检核知觉。
第四步,理清思路。
总而言之,结论不要下得太早。
「A1,激活经验」
探索一个你的一般化观念,这个观念可能是与你身边的人有关系,比如认为婆婆难相处,也可能和你的工作有关系,比如招聘工作难做,公司拓展新业务的方法劳民伤财
《少女之死,谁之过?》
前不久,据CCTV-12《热线12》报道:2019年元旦,当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时,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四的学生苗苗却选择在宿舍自缢身亡。22岁,本该是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年纪,苗苗却在这个时间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什么原因让大家眼中活泼开朗的她选择走向死亡?故事非常惨痛,引人深思。
图片来自网络在遗书中苗苗这样写道:我受不了周围嘲笑的眼光,我太累了想要好好睡一觉。
2017年暑假期间苗苗与同学两人留宿学校参与社会实践,因使用违规电器导致火灾整个宿舍受损严重,相邻宿舍也受到影响,事后学校给两位同学记过处分,然而对这个处分苗苗不太愿意接受,原因是违规电器不是苗苗本人买的,当天也不是她在使用,其男友称处分后苗苗变得消极悲观。据苗苗家属介绍,处分下来后,苗苗的许多资格都被取消,说好的保研打了水漂,辅导员还告诉她有很大可能拿不到学位证。悲剧引人深思,法律分析不能换回苗苗逝去的生命。在母亲眼中,孩子是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她的心结一直没有打开。
这个故事里,苗苗因为受不了压力而选择轻生,她完全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
这个故事里,学校简单处理事情,导致学生走上极端,学校没有考虑到正确引导的问题。
但是,这些都是表象的问题,深层次的假设,是来自于个人成长中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导向,涉及到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学校或是家庭对于她的心理健康是否给予了必要的关注?苗苗对于处分的发生并没有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处分并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是为了纠正一个人的行为。学校的各种警示作用也应是为了防止类似错误行为的发生,处罚或管理的同时,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而对个人而言,是面子更重要吗?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犯错,犯了错并不可怕,我们一定要正视错误,不要为错误所累,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