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uild a product that fits your runway
范围层是《用户体验要素》提到的 5 个层面中的第 2 层,意即当你确定好打造产品时,得想明白什么期间内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前想到某个好点子了,马上开始联想各种功能,恨不得第二天就能让它上线。但年岁渐长,犯错也渐多,才对「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做产品并不并不需要搞定了 X 个功能,一半 X 或许就足够了。
上面说的,可能你不懂。没关系,看这一句就行:V1.0 里,把产品功能砍掉一半,是否可以照样上线?是的话,那就砍吧。
2
12 Signs You’re Working in a Feature Factory
产品上线了之后你会看数据验证当初假设吗?新功能跟核心业务有多少关联?是不是产品上线之后马上就开始下一个产品?是不是也就开始不跟设计师啊程序员啊沟通了?如果被说中了,你可能一直都只关注打造新功能,而不是打造优秀的产品。
3
成为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之前,应该开始重视哪些方面的职责?Strategy, Prioritization & Execution.
4
5 Things I Learnt as a Designer at LEGO
不要以为用户打开了 App 才能感受到你的用户体验如何,当用户接触到介绍页面、评论、客服等等「触点」时,体验就已经开始了。就像坐飞机,你觉得在飞机上才是真正体验到产品吗?当然不是。在线选座、拿登机牌、寄存行李、拿行李等等「触点」,都决定了最终体验。
5
当你亚马逊购物车中的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无论升价还是降价了),亚马逊会在结账时及时提醒用户;每一个商品介绍页面,都有购买用户的评价。 前者应用了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理论来避免你的认知冲突(新旧价格),后者则应用了「社会认同」来让增强你的购买信心。 不用多说,你肯定知道打造产品时会应用不少心理学理论知识。
6
Maker's Schedule, Manager's Schedul
开发、设计、写作等等创造性的工作,往往需要完整的时间段才能出好结果。但往往要想在办公室里获得完整的时间段却不容易。一会儿同事问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一会儿老板叫去开个临时会议……这样的情形,想必你遭遇不少。
实际上,对于老板、销售、市场等等非创造性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的日程标上填满各种会议(无可厚非),但对于上述提到的创造性工作者而言,会议的毒性就很大。
YC 创始人 Pail Graham 早年就写了这篇文章指出了这种情况的存在,推荐你阅读阅读。尤其是对于产品经理这个往往扮演中间层的角色,更是要理解两个群体的差别如何。
7
How I share information with my team
团队只有几个人的时候,传递信息极其方便。但当规模慢慢增大,挑战就来了。Netflix 的一位工程主管就为此专门写了这篇文章讲述自己通过 Google Docs 写每周回顾报告(Week-in-Review)的经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 让大家保持信息流通
- 传递信息,未必要通过开会来实现,写文档更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