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求教师有起码的科学抽象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抽象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在相同的文章中发现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文章中发现相同的东西,才能进入具体分析的境界。”——《名作细读》p97
这段话出自孙绍振的《名作细读》中谈《背影》的解读方法的一篇文章,对它感触颇深,是因为正沉浸在单元教学学习中,也亟需突破思维导图绘制角度。“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八个字能够衍生出多少智力的奥妙。
八上第六单元是古文单元,单元索引以“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这样的设问句串联起了单个篇章。此之谓“同”。“同”同化在孟子三章所倡导的“仁、礼、义”中,也是愚公不惧苦难,人定胜天的信念,更是周亚夫中刚直不阿,恪守军礼的“真”品格,他们身上“同”体现着君子品格的担当。
如上是内涵之“同”,而在人物表现上,几篇文章都同样运用了对比手法。《富贵不能淫》中的“景春、公孙衍”之流与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与愚公,《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徐厉、刘礼与周亚夫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