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作者: 你好佳豫有约 | 来源:发表于2020-11-14 22:01 被阅读0次

    2020.11.13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解读论语第256天)

    日经第592篇(宪问第十四)

    经典原文: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从猜测、怀疑、亿度、推断里头得到的结论都叫妄想,真正的觉是拥有远离妄想的智慧。

    《中庸》里面有一句话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也就是说,内心没有妄想、没有念头时,叫至诚。清净心到达极处,则可以成为先知先觉的人。

    现在很多人的心都不诚,有很多妄念,定不下来,所以颠倒梦想。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湖水风平浪静的时候,水就能映出外面的万物,不是靠想出来的,不是靠逻辑推理。所以,如果我们的心,也能够像湖水一样平静,不起波澜,寂静不动,那自然也能显现万物,照得清清楚楚。

    推断有时候会推算错误,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正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理论常常提出后,过几年又被后人推翻,那是因为都是自己的妄想思惟。

    我们听过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后半句就是妄想。

    从前,有个人,他在自家的地窖中储存种子的时候,将一把斧头忘记从地窖中带出来。

    几天以后,他又要用斧头时,发现斧头丢了。他在家的门后面,桌子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他就怀疑是他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那到底是不是邻居家的儿子偷了呢?没有证据不能乱讲呀。

    于是,他仔细地观察邻居家那个儿子,看他那走路的样子,很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都像是偷了斧头一样。总之,越看越像,几乎可以肯定,就是邻居的儿子偷了他的斧头!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再次去到地窑储存物品。当他挖开地窖门,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了他那把不见了好多天的斧头,正高端端的躺在地窖里的地面上。   

    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儿子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要调查研究再作出判断,绝对不能毫无根据地瞎猜疑。疑神疑鬼地瞎猜疑,往往会产生错觉。

    《圣经》里有一段话讲的挺好的,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你爱神,神爱众生,你不爱众生,所以,你不是神;你爱神,神爱众生,你也爱众生,所以,你与神同在。

    放下:执着分别妄想,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起心动念。当你不作用的时候,宇宙的一切就都会作用在你身上。

    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

    凡夫除境不除心,都喜欢分帮结派,比如,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和他合得来,和他合不来……只在境界上除掉对方。

    而有智慧的人除心不除境,他不在境界上下功夫,而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正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境就会随心转。

    我们说一个碗不会叮当,所有的问题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结果。那当我们都觉察到,我是一切的根源时,那我们收回的境遇也会不一样。

    比如,我们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脸上有脏东西,那你是去擦镜子,还是直接擦自己的脸?

    学会不把别人的错放在心上,当自己看到看清时,想想自己,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我们绝无可能看到内心没有的东西,所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笑话多了,敬畏也就没了。好与不好,都是原原本本地觉察,去掉自己的评判,去掉自己的固有己见。

    孔子这里是在告诫我们:与人接触之前,不要去预先揣测别人;遇到别人之后,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拿有色眼镜去看别人。

    当你比别人静,你就能听到他人的声音;当你比社会静,你就能听到社会的声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cg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