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周一次“特別晚餐”。
“一顿晚餐”,最简单的事却成了孩子对幸福的定义。
只因为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相伴时光。
一顿精心准备的晚餐,不仅给了孩子陪伴,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平凡的生活所诠释的幸福。
二、陪孩子一起运动。
运动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也是缓解孩子情绪最好的方式。
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运动,是一种“言行教育”。
比起让孩子在家刷题看电视,不如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融入彼此的生活里,让心更近。
三、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
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以孩子的“愿望”为基础,让孩子参与进来,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完成,它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方法之一。
因孩子在达成目标那一刻,孩子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双倍存在的。
四、和孩子交换一个秘密。
“妈妈我跟你说"一个秘密。想知道他的秘密,得先告诉他你的秘密,让孩子觉得我们不是在套路他,而是在和他分享。
在教育的路上,比起把孩子当作“孩子”,孩子更需要的是“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彼此能够交心,也能给建议,它是维系亲子关系的秘诀。
五、每年计划一次亲子旅行。
一家人在旅行中越来越亲密,越来越有默契度。
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放松,而是一场真正意义上让父母与孩子都不断获得成长的经历。
越依赖,亲子关系越亲密,它会成为递增幸福的一道润滑剂,会让孩子更靠近父母。
六、每天和孩子至少拥抱一次。
"妈妈抱抱″。婴儿学会的第一句话常常不是“爸爸”或是“妈妈”,而是“抱抱”。
拥抱是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一种方式。拥抱能够使孩子的大脑传递一种催生素,可以让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感受到被爱。大脑会有“快乐”和“放松”的情绪,对人免疫系统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七、每年给孩子一次仪式感。
仪式感就像孩子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充满惊喜和仪式感的生活是根治孩子心理问题的良药。
仪式感是孩子成长中最美好的记忆,它让孩子知道自己对父母很重要。
父母偶尔给孩子的一个惊喜,会让孩子衡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分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