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3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
关于网络教育的文章
,那时候我认为“网络教育”将是抹平不同地区贫富差距的重要工具,其中最后一段我是这样写的:除了商业利益之外,想想那些远在山村里连一间安全的校舍都没有的孩子们,可能会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一旦有了网络的介入,他们甚至或许能获得与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孩子们相同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慈善家们建了太多的希望小学,但是真正能给他们带去希望的,不是砖瓦水泥墙,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资源,与其兴建大大小小的校舍,不如完善当地的网络通信环境,为网络教育做好铺垫,这才是功在千秋的善事。
从今天疯传朋友圈的《
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
》中可以看到,五年之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终于抵达了教育这个环节,“网络直播”这项中性的技术终于不再伴随其他的社会新闻而出现,而成为了有可能进一步消弭中国城乡社会巨大差距的重要工具。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低迷,“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甚嚣尘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拿出来热炒一番,实际上,这是客观而正常的现象,一个稳定而发达的社会中,阶层的流动性必然会趋向于越来越低,而且社会制度会不断保障固化阶层的利益,因为只有这样,奋斗和传承才有意义。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忽略这背后依然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中国上千年的探索,教育的内容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教育依然是一个保障阶层流动性和社会稳定性的良好工具,因此我们需要围绕这个工具,在不同生源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都有巨大差异的情况下,努力去构建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权力享有同样质量教育资源的机会。
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低。当十八线小城市的孩子们都能直播、抖音以及拼多多的时候,优质教育资源真的就应该是唾手可得。
当前我们把太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了不解决核心问题的地方,比如价格屡屡攀升的学区房,比如屡遭抱怨的家校APP,比如帮助小学生抄作业的各种作业APP。
虽然资本的进入能够对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教育大有裨益,但是我们的各方参与者仅仅考虑就是盈利,为了盈利不择手段,好一点的是广告变现,更糟糕的就是权力寻租。在资本追逐利益的大潮下,已经没有人真正考虑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如前所述,教育的本质在于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藩篱,让底层人民有一个公平的机会能够实现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目标。但是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把这个当成了一个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工具,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一季《奇葩说》有一集的辩题是: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内知识共享,你支持吗?虽然我认为在人类有生之年这种脑洞可能都无法实现,但是我们不断倡导的教育平等,实际上就是在不断逼近知识共享这个目标,换句更可能实现的话说:如果可以让全人类能够平等地获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我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