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12

2019-03-12

作者: CrazyJUMPS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20:48 被阅读0次

    细读经典电影第一期。《肖申克的救赎》

    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不要告诉我你没看过这部电影,我也不相信有人会不喜欢它,你能相信吗?这部影史上长期霸占前十的经典,是由一个菜鸟搞出来的,在拍摄《肖申克的救赎》之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只是好莱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编剧,然后在他35岁这年,不知道吃了什么仙丹,自编自导出了这样一部杰作。

    这部电影很难说是哪个类型,表面上看是一部监狱片,但又带有很强的惊悚悬疑色彩,而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部成长电影,安迪一出场便是一个30多岁的成熟青年人

    ,这时候他面临的并不是青年人那种成长的烦恼,摆在它面前的,是“自我的重生”这一主题,在人生的前半段,安迪·杜弗兰是外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事业成功、受人敬仰,但从法官落槌的一刹那,他从赢家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一点过渡都没有,

    来到监狱的安迪好像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他以前打交道的都是非富即贵,而肖申克监狱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安迪的主观视角,他的大部分形象都是从瑞德这个旁观者的口述中描述出来的,这个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叙事的方便,而是最大限度保留故事的悬念。

    刚进监狱的时候,安迪处处都谨小慎微,唯恐行差踏错,在入狱的第一夜,那个胆小的胖子只是哭了大声一点,就被监狱长海利三下五除二的给干掉了,他死后没有任何人承担责任,平静的就像他从未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导演只用这一场戏,就让观众感到肖申克监狱里刺骨的残酷,

    安迪开始学习如何在这个新世界里活下去,肖申克监狱就是社会的缩影,除了不能走出围墙,这里是个五脏俱全的生态系统,烟是硬通货,有成熟的商业物流系统,与上下游的利益分配,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吃瓜群众,他们围绕在少数几个意见领袖的周围形成力量的割据,同时,就像每一个街区都有那么几个流氓一样,这里也有坏分子

    ,他们就想追逐在牛群之后鬣狗,把那些弱小与掉队的吃掉,他们也是这个生态食物链的一部分。

    一开始安迪处于这个食物链的底端,三姐妹无时无刻的对他进行性骚扰,他并不打算依附于任何群体,所以在第一年,安迪的处境很悲催,还要时刻提防三姐妹的骚扰,这时候安迪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机会,再一次外出的劳动中,他偶然间听到了看守长海利的抱怨,说到处征税的政府简直就是强盗,要吸干他刚到手的遗产,这时候安迪冒着被推下屋顶的危险走了上去,他成功的抓住了食物链上层人士的痛点,即所谓的“富贵险中求”。

    接下来是影片中一个很美的镜头,屋顶上,狱友们正在不远处享受着他争取来的啤酒,他拒绝了狱友的好意,独自享受着短暂的自由时刻,

    经过这件事之后,他获得了其他人的尊敬,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上升的阶梯,即使是在监狱里,大家还是要和金钱雨数字打交道,他的毕生所学现在能派上用场了,安迪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极为有用的工具,因为这份利用价值,所以他获得了一系列特权,骚扰自己的混蛋被另一个混蛋打的半死不活、调到了更轻松的岗位工作,开始靠着不断地写信建立图书馆,瑞德说,有鲜艳翅膀的鸟是关不住的,即使在监狱里,安迪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像所有事业小成的人一样,他也有得意忘形的时候,比如他把狱警锁在厕所里,自己跑去播音室放了一首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

    ,按照主席的话就是“你们这些文化人啊,就是摆脱不了资产阶级的小情小调,真是没办法”。

    经过多年的奋斗,安迪已经是这里的老兵了,获得了极好的口碑和信誉,安迪为什么可以咸鱼翻身,在他“自我重生”的过程里,什么是最重要的元素呢?首先是他作为银行家的思考方式,他是个学金融的人,很明白“时间”的重要性,一件事情虽然看起来每次的获利并不多,但只要坚持不懈成年累月的去做,最后就会获得非常大的回报,类似于金融里的“复利”现象,比如当他每周一次给州议会写信要钱的时候,一开始大家都嘲笑他,但写了几年之后,竟然真的史无前例的把钱要来了,在他挖越狱通道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工具与胆量,而是耐心,可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是最难得的,这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安迪明白“时间”的威力。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就是精神上的因素,也就是希望,当瑞德提醒他,在监狱里抱有希望是危险的,安迪却说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他不要在这里苟延残喘,他选择为自由的生活而死。

    希望,也是本片中最外显的一个主旨,安迪二十年如一日的保留着自由的希望,最后才可以得偿所愿,但我觉得相对于这个主旨,老布鲁克斯的那条线反而更加深刻。他从十几岁入狱,大半生都在监狱中度过,出了狱,反而选择了自杀,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反讽,这些监狱中的人,久而久之都被“制度化”了。

    无论电影的立意多么高,没有好的电影手法,一切也是白扯,无数电影都在表现希望的主题,但却很难达到《肖申克的救赎》的高度。首先,导演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如何把悬念保留住,德拉邦特通过精心的排布,将一个大悬念进行分解,抽丝剥茧般的露出真容。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一定会对结局非常的惊讶,

    安迪这个大招憋了两个小时,观众愣是没怎么看出来,而导演并没有可以的去隐瞒信息,没有给人故弄玄虚之感。比如安迪拿着那把石锤挖墙前,先是给了一个刻满名字的墙壁的镜头,这会让观众以为安迪也只是想刻一个名字,像其他的狱友一样留个纪念,岂不知这里有双重的含义,

    最后导演才把后半段给放了出来。电影总也有很多双关的设计,比如圣经里的话“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这句话看起来是在宗教中寻求慰藉,但结尾当监狱长打开书,观众才会恍然大悟,而放锤子的那一页,正是《旧约·出埃及记》

    ,用摩西逃出埃及,暗示安迪的逃亡。影片中的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有用的,可以说毫无废笔。一开始安迪在家门口准备杀妻子的时候,背景音乐是老牌爵士乐队The Ink Spot的《if i didn't care》这首歌暗示了安迪矛盾的心情,他要杀死自己的妻子,同时要装作自己并不在乎,

    镜头的运动无水无可不在塑造着人物,当监狱长向犯人训话,说道不可渎神的时候,镜头却切到了海利脸上

    ,这是一种反讽的暗示,两个无恶不作的人却再用神的名义发号施令。

    这个遮住洞口的海报上一开始是丽塔海华丝,这个形象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

    她是四十年代的全民女神,象征着鲜艳自由的生活,在他们看电影的时候,屏幕上放的就是丽塔海华丝主演的《荡妇吉达》,这部电影也隐隐暗示着安迪杀妻的剧情,此外就是对于圣经的运用,监狱长和安迪都是熟读圣经的人,他们背诵的那些句子就像黑道里的黑话,其中也蕴含着多重的意义。

    好的电影会让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可以如此感动世人,可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无可奈何的围墙之中,却还没有放弃飞翔的努力,正是安迪这只无与伦比的自由鸟,给了我们一点温暖的慰藉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jg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