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18《90后,我们是庆祝虚无的一代》

18《90后,我们是庆祝虚无的一代》

作者: 岳谬 | 来源:发表于2018-08-06 22:29 被阅读82次

    很久以前,觉得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随着岁月,时间与智识的追进,意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我对我自己最大的质疑。后来的后来,认识到虚无那是人生的终点后,我觉得我才真正的成长了。虽然因此而时常疲惫,快乐短暂而难寻,但最起码人生的真相赤裸裸的站在了我的面前。

    这人生没穿衣服的样子着实好笑!

    之前北大新生接受心理健康测试题,被得出了一个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内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这个统计数据依据的是普遍认为“愚蠢”的心理测试题。

    为啥说是愚蠢?

    就像有很多“患者”认为精神医生都很幼稚。就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个有趣的观点:“你要表现得正常,这样那些医生才能放你出去。”就像我曾经去一家保险行业面试,让我在电脑上答心里健康题,我答出来的是B。他们说你应该打A的呀。这就说明了这些心理测试题我可以给出一个特别乐观健康的答案。但那样这“该死的试题”就失去了测试的意义。是啊,我又说出了这该死的意义。

    根据着“愚蠢”的心理测试题,他们得出了一个看似能引起共鸣的定义叫“空心病”。这就相当于在沙滩上写上了自以为是的真理后,一阵大风过后,真理全无。事实上,宇宙就是这样的沙滩,时间就是那一阵又一阵的大风,当宇宙以大爆炸突然开始后,是否会以突然的爆炸结束?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宇宙最终将以“虚无”告终。没有任何星球,没有阳光,没有时间,啥都没有了。

    所以,意识到世界的虚无以及人生的无意义性方才是正轨。存在主义早先证明了这漫长的无意义,正因为无意义,我们才找那么一点意义来实现才会觉得忽然的快乐。

    无论是否时代经历着宏大的战争与巨大的疾病,是否表现的安详,是否和平与无聊,只要每一代年轻人处于青年时代,他的迷茫与彷徨的气息与氛围就不可能被消除。当年鲁迅30多岁的呐喊和彷徨哪一个时代的青年人都有。仅仅通过一个“愚蠢”的心理测试就认定了一代人的通病有点搞笑。当然这所谓的找不到意义也并非特指90后的一代。

    早年的18世纪盛行于法国的青年世纪病形象,延续到19世纪,蔓延到20世纪。当然世纪病并没有消失,它又落在了21世纪每一个青年人的精神世界里。“空心病”其实就是“世纪病”的变体。

    孤独犹豫,与现实格格不入,找不到意义也找不到位置,早500年前的青年人得了如此的“世纪病”,甚至更早。比如那个延宕的哈姆莱特。

    文学就是人生的镜像。而我就是学文学。又经过了2次漫长的考研时光研究了文学。自始至终伴随我的自初中课业负担逐渐砸来时厌恶学习的情绪,一直储存在我的身体里,日渐加重。那3成厌恶学习的统计和4成的认为无意义的学生最起码保持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认真对待了每一个选择题,并没有厌烦的都选A,都选轻微的或者好的。我们将我们这情绪与这样的认为如实的填写,并非让他者觉着我们是无药可救的一代。

    我们被迫灌输着所谓的起跑线理论,以为补课以为期末考试以为填满星期六日学才艺都是无比重要的。大多数90后都督促着要高考考好的20来年左右的终极目标,然后到了大学后这点高考考好的意义突然消失。我们才开始思考这人生除了考试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意义。

    我的出生与成长就伴随着这点从有意义到无意义的解构与消解。

    1992年有首歌叫《what's up》曾在西方很火。首段歌词直白而简单“twenty-five years of my life and still,i'm trying to get up that great big hill of hope,for a destination.”25岁的我要去追寻希望那个高山为了一些所谓的人生意义。1999年,30岁的陶喆创作了歌曲《找自己》。歌词中有这样一段:“挤在公交车像个沙丁鱼,上班下班每天是规律。这么多的人到哪里去,每个面孔写着无奈。爸爸妈妈彼此没有爱,难道这就是生命的真理?”

    我是93年生人。在新千年到来之前的青年们,在中西方的流行歌曲中都表露着一样的无奈与迷茫,到底怎么了,到哪里去找自己的呼告伴随着我的成长。无意义开始疯狂地吹撒。

    我童年里的记忆有一部分是平房,巷子,街坊以及我父亲的传呼机等等。这段记忆相比与现在科技迅猛时代似乎遥远的好似几个世纪以前的记忆。这是科技与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人类记忆被强行拉长和忽然断层。

    比如:我出生的那一年智能手机进入中国,第二年全国性互联网建成。新千年我7岁的时候,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美国上市。03年我10岁的时候,淘宝网诞生。04年底,支付宝诞生。09年我16岁的时候,饿了吗外卖网在上海诞生。10年我17岁时,美团团购网站诞生。11年我18岁时,微信诞生。12年底我19岁的时候,滴滴打车在北京诞生。14年我21岁的时候,共享单车出现。2016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8.89亿人。2017年,中国网民是7.51亿,占全球网民人数的五分之一。中国手机网民7.24亿人。

    从这个简单的清单,也就是我与科技一同成长的简单年历。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到使得人们应接不暇。科技所固化了的孤独与焦虑的囚笼愈加坚固。

    如果说这样的成长能凝结出些许什么意义的话,我以为应该是我们的肉体越来越自由,精神越来越禁锢。看似我们的精神可以随着信息爆炸而任意驰骋,但就像被流放到宇宙的深处任你无处的漂泊一样的令人战栗与寒凉。

    其实,意义被讨论到深处,就像萨特将存在讨论到深处后是虚无了。他的这本书没写完。同期的加缪也在讨论存在,他的书写的都很小,没有萨特那么大,或者没来及写成那么大。

    在两个代表人物的思想里,当确证了世界的无意义与非理性后,站在虚无的漩涡里,讨论人生的意义这件事本身很有可能导致最终趋近于无意义了。

    所以,意识到人生的无意义并非是一种结束,而仅仅是一种开始。我们处在了最大规模的人生无意义的漩涡里,我们曾被迫不及待地寻求人生的意义而弄的筋疲力尽,我们在科技钢筋的森林里终于意识到无意义放才是生存的本质。这本该是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共识,却遭到了轻易的嘲弄。不要在乎那些恼人的心理健康测试,去他妈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庆祝这无意义并为之狂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emicat:有意义和无意义本身便是一种东西,既然划分开来,不如把无意义观念强化的根深蒂固,倘若哪天遇上一丁点意义便会怦然心动,多么美妙啊。
      • Demicat:“很久以前,觉得有意义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真魔幻。

      本文标题:18《90后,我们是庆祝虚无的一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jn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