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道歉的力量》第八、九两章的内容,主要谈论的是道歉的时机。
1、道歉的时机
关于道歉的时机,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论,大体上来说可以分成三种:提前道歉、立即道歉、稍后再道歉,以下分别论述。
1)提前道歉
有些人在预计到自己会犯错的时候,会试图提前道歉。提前道歉可以帮助被冒犯者提高警觉,但另一方面,它也违背了道歉的精髓之一 ——即犯错者承认过失并承诺今后要避免再犯。事实上,这种方法很难帮助被冒犯者减少怒气。
2)立即道歉
当下立即道歉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一种道歉方法。如果你犯的是不针对任何人的无心过失,或者是针对个人、但情况并不严重的错误的话,当下立即道歉往往是最有效的道歉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时候道歉者会采取当下立即道歉的做法,来试图逃脱被冒犯者的说教、指责、抱怨等等行为。甚至有时候在被冒犯者还没弄清楚状况,还没表达被冒犯的感受时,对方就已经道完歉了。这样的道歉效果有限,但作为避免冲突进一步激化的手段还是有其作用的。
3)稍后再道歉
前面提到了当下立即道歉的适用场合,但是在遇到针对个人、且情况严重的错误,当下立即道歉有时就会显得不合时宜。
在面对严重的过失时,被冒犯者的情绪与思考,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梳理、平复。如果这时候立即就道歉,就仿佛是在表示犯错的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行为的影响,只想通过道歉来让自己尽快脱身。比如当众羞辱别人、欺骗朋友家人、背叛伴侣等等行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思绪、来了解具体状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几周,甚至更久的时间。
而在大型群体的公共领域互动过程中,同样需要稍后再道歉的做法。因为这种情况下往往双方都有错,也都有许多风险需要综合考量。“冷静期”正是让双方的理性观点得以成形的手段。
2、迟来的道歉
有时候,道歉行为是在冒犯行为发生后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后才提出或被要求的。这些道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为解除难以忍受的内疚感或羞耻感
发觉自己上了年纪、甚至面临死亡时
希望操纵外部环境,影响公众反应时
受到某种道德观念的启发时
一般来说,只要道歉者的道歉方式足够诚恳、足够主动,被道歉的人大都会欣然接受,并且表示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