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几天的割韭菜录音,到现在的撕逼互怼,这个圈子目前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能回头的撕逼游戏。
对此,老币民们早已习以为常,从一个崇尚价值投资、包容开放的区块链世界,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娱乐圈。媒体不再发表干货,而是通过追热点,侃八卦来博眼球,谩骂、人身攻击、谎言和诽谤弥漫在这个充满血腥味的韭菜地里,这并不是早期信仰者们想看到的样子。
从而且涨了就跌,跌了就横盘,从未出现过大牛,却感觉天天瀑布,好像牛市就在眼前,又感觉天黑到无际,在区块链真正走向黎明之前,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前几天看到陈菜根的总结,可谓十分精准,用来解释现阶段的情况再适合不过了。
韭菜也成为了镰刀
最可怕的不是韭菜割不动,而是韭菜也成为了镰刀,甚至想去收割新的韭菜。
几百万韭菜通过交学费的方式,长成为一把把锋利的小镰刀,如果项目方还想再次收割,不好意思,弄错了战争局面。
换而言之,韭菜不好割了,如果说在熊市每次都能收割一笔,那还不如直接去玩资金盘(虽然很多项目确实是这么玩的)。
除了这些, 目前还有几个原因:
都亏成狗了,已经没钱再加仓了,如果有项目能保证上线翻倍的,打死都不会信。
知识付费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学习,韭菜大脑更新了,割韭菜的方法也得持续升级才行。
自媒体、路演、直播…每个人都在教你套路,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
李笑来把散户们称为傻逼,但同时也告诉我们投资的刚需是避险,虽然很多人交了学费,但单纯从认知和学习上来讲,这一点是没有太大共识差异的,确实是李笑来让很多早期入局者赚够了钱。
因此这个市场会变的越来越难收割,越来越透明化,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加速推进区块链的正规化演进。
空气币已经赚不了钱了
再大的IP要想募资,也得踏踏实实做产品、解决具体需求、做出基本面,否则大咖的负面光环会反噬自己,太可怕。
想当初宝二爷站台一个币,都不看白皮书的,这是大咖的名人效应,自带ip光环的都具备公信力,因为韭菜们没时间去看白皮书,跟着相信的人投资才靠谱。
和融资阶段的项目一样,大多数token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空气币如果不做资金盘,真的活不下去;换而言之,就算做了资金盘,虽然能活下去,但也迟早面临跑路的风险。
考察一个项目是否靠谱真的需要考虑太多维度,包括是否解决需求,是否伪需求、团队是否靠谱、激励机制是否ok等等。
再牛逼的加密货币能吹上天,但本质上都脱离不了第一代区块链应用——比特币的制约,况且比特币已经存在了接近10年,虽然无数次被宣告死亡但最终也没有死亡。
有报告称目前有54家大公司接受加密货币,包括微软、Expedia、Mozilla和Shopify等等;而有25家接受莱特币;13家接受以太坊;14家接受比特币现金;12家接受门罗币;15家接受狗狗币。
换句话说,比特币作为一种支付方式,目前还是公认的最有用的数字货币。原因很简单,任何接受数字货币的商户几乎都接受比特币,而其它币种就不好说了。
倘若有一天,其他数字货币能像比特币一样,产生庞大的用户基数,经历长时间的验证,解决了真实需求,而且被大部分普通人所熟知,那么它就属于一种有价值的投资。
技术玩不过资金盘
玩技术的也别瞧不起玩资金盘的,你搞技术落不了地、产生不了流通,一样是空气,甚至还不如后者坦荡。
李笑来为什么如此鄙视价值投资呢?因为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你会发现大多数项目都没有价值,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割韭菜。
如果非要说价值投资,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屯比特币和以太坊,空有技术,运营和用户基数做不上去,那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共识,资本不是慈善机构,亏钱的项目没人会做。
在投资者看来,资金盘至少能让少数人赚一笔,而部分著名的token连一些主流交易所都上不了,鼓吹代码有什么意思呢。
话虽如此,但当我看到身边的微商都开始转发区块链投资的时候,我就明白,区块链被玩坏的时刻一定会到来,而且是通过这种传销2.0的方式。
狂人说的很好,现在所有交易所都在开发自己的平台币,并通过各种机制利诱存量用户,让这些流动性东窜西窜,形成持续的抽血效应,导致真正有价值有技术的币被短时间内抛弃。
一边是疯狂新开的交易所,一边是疯狂发行的项目方,当所有人都被各种方式套牢的时候,市场的流动性将会进一步枯竭,最终会导致下跌幅度远远大于市场本身应该下跌的幅度,然后造成更加恐惧的恐慌盘。
这样看来,可能牛市遥遥无期了。
low逼多于傻逼
这个圈子最多的不是傻x,而是low x,面对技术、经济学、金融常识、商业模式、品牌体系,简直像白痴。
换而言之,投资数字货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只是股市基本面那一套,而是新增了包括技术、token机制等新型的知识体系,在一个行业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之前,需要每天保持大量输入,才能不至于盲目投资。
虽说考虑因素有这么多,但本质上大多数只会关心币价、消息面和八卦。但币价的上涨和下跌,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而很多所谓的分析师画一张图就可以跳大神,赚韭菜的钱并不傻,只是在构建投资知识体系这条路上,他们的做法很low。
只见撕逼,不见人才
伴随着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是英雄频现,区块链圈最令人遗憾的是,大家撕逼互怼,却不见人才抢夺大战,缘何?
今年年初,区块链浪潮来临,“三点钟社群”火爆全国,各路媒体相继融资,区块链的岗位需求一度达到井喷的态势。
如今区块链行业的人才需求依然很旺盛,国外的大型企业,例如IBM、微软、四大(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三星、埃森哲等,已纷纷开始提供区块链相关业务,或着手研发自己的区块链平台。
在美国,已有8所高校开设了区块链相关课程,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顿等一流大学。
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但人才的稀缺性并没有被媒体重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币价、关注互怼八卦的时候,只能说明这个行业的未来并没有被重视,这是任何一个项目方,包括机构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行业壁垒制约了区块链发展
区块链项目的真正壁垒有三个:对产业链的理解深度,对行业资源的整合强度和对人才的吸纳力度。
关于人才,前文我们讲过,关于产业链,对于一个普通项目而言,要想深入理解它并不容易,甚至要通过不断学习、试错来提高成本和代价。
第一很多项目一开始就割韭菜,太多机构也想赚快钱,这些和币价没有太直接的联系;第二很多项目的玩法都是copy金融模式的,这样很容易被玩坏。
引用菜根之前说的一句话,中国的公链远远落后,应用遥遥领先,炒币碾压全球,现阶段区块链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远远脱离了区块链本身。
说到应用,目前基本上区块链应用都还在POC阶段。在金融领域,各家都是将小规模的资产和业务放在区块链上运行,测试一下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再对技术与产品进行迭代探索。
也就是说,区块链离大规模商用还很远,它的稳定性、可开发性、可承载的交易能力、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智能合约等都需要更成熟,才能谈下一步的应用领域扩展。
都说区块链将变革生产关系,然而旧有的生产关系已经根深蒂固,区块链在革新生产关系的时候,难免受到阻力。
一个行业存在那么久,利益格局显现,背后会有潜在规则、利益分配等既有的模式,比如说将业务上链实现透明化,那么一定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甚至会动了国家的奶酪。
因此,如果没有充足的行业资源整合强度,任何项目都会很快死去,除了项目,包括机构和散户,都会被割的体无完肤,行业的发展岌岌可危。
产业链深度、人才吸纳,再包括行业资源的整合优化,如果做不好这三点,永远不要指望区块链能赚钱,至少短期不会。但在下一个bat出现之前,我们依然相信曙光迟早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