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的时间,工作终于理清了头绪、捋顺了思路,基本有了遵循,有了工作清爽的感觉,希望这是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我市的具体落地是“5+3+N”工程,具体来讲,“5”就是: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3”就是供水、供气、供暖;“N”就是道路、绿化、亮化、美化等。按照职责分工,高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厕所“革命”工作,这项工作国家没有具体规范,行业没有具体标准,这是机构改革后农业部门新调整的职责,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存在缺技术、缺专业人员、对基层指导乏力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直面问题、躬身入局,通过六条措施,释放两个“大招”全力推进。
一、定标准。2019年11月以来,我们认真系统地学习上级文件和精神,密集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发现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基层的痛点和难点,经过请示上级、咨询专家、询问同行等途径,于2020年3月在晋城市地区率先出台了《高平市农村厕所改造验收标准》,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并在全晋城市地区推行,这也是我们放的第一个大招。
二、大培训。2019年我市厕所改造任务2万座,2020年改造任务1.5万座,涉及全市16个乡(镇、办事处)270余个行政村近4万个农户,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点多面广。今年以来,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马不停蹄在全市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召开乡镇级现场培训会议20余次600余人,做到了技术下乡两轮以上全覆盖,真正把政策精神、技术标准、施工组织、重点环节等具体要求原原本本交付基层,保证基层对改厕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厕所改造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多模式。厕所改造工作与千家万户打交道,乡情不同、村情不同、户情不同,模式选择绝不能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对此,我们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最大化尊重基层意愿和群众需求,确定了接地气、可推广、可复制的三种厕所改造模式,即水冲式、三格式、通风改良式。在乡镇所在地、环城周边、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沿线、丹河沿线等重点村庄,与农村供排污治理协同推进,主推水冲式厕所改造模式。在其他地区主推三格式和通风改良式改造模式,得到基层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四、严把关。厕所改造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确保施工质量,我们做到了三个“严格”。一是严格程序,明确要求无论是以乡镇为单位还是以村委为单位,必须执行“四议两公开”或“一事一议”相关程序,做到公开透明。二是严格质量。采购要严格执行市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不建议采用“低价中标法”。供货企业要有营业执照,产品要有质量检验报告,相关企业要提供安装指导服务。三是严格施工。施工前,队伍要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个施工环节,明白注意事项后,开始组织施工,从源头上防止走弯路、埋隐患。
五、建机制。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督促各乡镇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厕所改造做到“改得好、用得上、愿意用、可持续”的目标,将小厕所、大民生这件实事扎扎实实做实、做好。
六、强验收。按照村级自查、乡镇核查、市级抽查的程序逐级进行验收,以户、以村、以乡为单位分别建立档案。今年2月份,我们参照其他地市的做法,给各乡镇提供了户册档案模板,由于涉及的户成百上千,在下乡时我们发现基层填写表格工作量太大,就在原来10张表格的基础上,将可填可不填、可有可无的表格精简到了5张,但工作量还是偏大,基层内业负担偏重。经过研究,我们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聘请IT专业人士制作了厕所改造验收小程序,最大化为基层减负,这是全省首创,也是我们工作中放的第二个大招。该程序的使用,不仅为基层提供了支持和帮助,还为我们适时动态掌握厕所改造工作进度,做到精准督查、检查验收提供了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