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目标就是闭门读书。昨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五年级上册语文书拿出来读了一遍。
为什么第一件事就是读语文书呢?因为我发现名师有一个特点,就是把教材读得通熟。去年管建刚老师是如此,今年王崧舟老师也是如此。他们把教材读熟,把教材、学生、教法、教师之间全部打通,这样才能有效施教。
记得我敬重的邵老师说,她每个假期都会反复备课,尤其是读教材,只有老师自己把教材读透,才能讲给学生。而且邵老师说,每篇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她必然要背会,她盯学生背诵课文时从来不看书,学生背错了,她直接给学生指出,甚至有时候范背,直接把学生震撼了。原来让我佩服的人背后都是这样下功夫的。
我试了背诵第一课《白鹭》。昨天晚上背会了三个自然段,早晨起来一背,忘了两个自然段,就剩下一个自然段。为啥剩下一个,因为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昨天反复琢磨“精巧”这个词,所以记住这句话。其余两个自然段也是一句话一个自然段,我却忘了个一干二净。尤其是第二自然段“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就这一句,我也没有记住。第三段略微长点,可还是一句话啊,我就是记不住。看来智商这问题,真的是硬伤。
记不住,那就一遍一遍读。把第一单元反复读了三遍,五遍,感觉有点体会了。五上第一单元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如果提取一个重点,那就是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者自己的启发。再看这四篇文章,两篇写植物《落花生》、《桂花雨》,两篇写动物《白鹭》《珍珠鸟》。两篇抒发情感《白鹭》《桂花雨》,两篇说启发《落花生》《珍珠鸟》。再看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四篇文章要解决问题,都是围绕作者如何把心爱之物写具体或者围绕具体事物怎么写,在句子里体会作者的情感或者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懂了这个单元,问题是怎么打通我、学生、教材之间的联系?就是施教问题,我觉得有两条路径。
第一条,设计情境,带学生入境。这个情境要让我、学生、课文作者共同有参与。例如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这两周我们班开展一个最美“朋友圈”———我的心爱之物比赛。如果郭沫若先生在我们班,他的朋友圈发的是《白鹭》,如果许地山先生在我们班,他朋友圈发的是《落花生》,如果琦君先生在我们班,她朋友圈发的是《桂花雨》,如果冯骥才先生在我们班,他朋友圈发的是《珍珠鸟》。比赛要求选自己心爱的一种植物、动物或物品拍照,为自己的心爱之物写400字左右的文字。我们先走进《白鹭》,看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心爱之物。
第二条,落实这个情境里面的任务。落实过程中紧扣“爱”,找到“物”与“爱”之间的桥梁。具体如何落实,我会在设计落实每一课任务单时具体讲。
今天读了一天课本。读不懂的时候就把这段时间听的王崧舟老师的讲座时,我做的笔记再拿出来反复学,结合他的书进行复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