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感

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感

作者: 轻云出岫15 | 来源:发表于2022-11-19 10:01 被阅读0次

    你好,我是轻云,今天和你分享的是我学习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点感想。

    感悟:

    今天学习的又是一个精彩的段落。司马迁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来形容自己写的这部史书的目的,他做到了。而且两千多年以后人们还在认真研读这部史书,他应该特别欣慰。

    司马迁在文中还传递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切身感受,通过列举历代先贤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来激励自己。凡能成大事者,都是历经磨难之人。

    通过学习这段文章,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内心的愤懑和孤独。同时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了自信,笃信自己的著作能流传百世,一定会对后世有所裨益。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用生命写就的书。怀着这样的信念,他觉得虽然受尽屈辱,虽九死而不悔,没有遗憾了。

    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如一粒粒微尘,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是如果他能把自己的一生同国家命运,甚至于和整个世界的发展连接起来,那么他就是永恒的,他的生命就不会泯灭。

    历史的天空闪烁的点点繁星,正是人间一股股正气的升华凝练而成。

    原文: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释义:

    摩:通“磨”。俶傥:通“倜傥”。卓越,不拘于俗。

    演:推衍,发展。

    《周易》:即《易经》。相传周文王被拘羑里,推演古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左丘:左丘明。 厥:句首语气词。

    不韦:即吕不韦。

    《吕览》:即《吕世春秋》,因书中有“八览”,故称。

    《孤难》、《孤愤》:皆为《韩非子》中的篇名。

    大氐:大都。氐,通“抵”。

    垂:留传。

    空文:文章著作,与具体的功业相对而言。

    放:散。  稽:考察。

    愠色:怨怒的表情。

    其人:《汉书》颜师古注:“其人谓能行其书者。”  责:通“债”。

    译文:

    古时候富贵却名声泯灭不传的人,多得记都记不过来,只有洒脱不拘、行为奇特的人受到了后世的称赞。

    西伯姬昌被拘囚因而推演出了《周易》;孔子遭受困厄,因而撰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才作了《离骚》;左丘双目失明,因而写出了《国语》;孙子受到膑刑,编撰了《兵法》著作;吕不韦流徙到蜀地,世间流传着《吕览》;韩非囚禁在秦国,写出了《说难》、《孤愤》等篇。《诗》三百篇,大多是贤圣们抒发愤懑时所创作出来的。

    这些人都是心思因苦闷而郁结,不能够实现他们的理想,所以借着记述往古的史事,以供后来的人进行思考。

    至于像左丘明双眼失明,孙膑受了膑刑,不可能再被重用了,便退出朝堂,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心中的愤懑,想着流传下文章著作来体现自己的志向。

    我不自量力,近年来运用笨拙的文辞,大量搜集天下散佚的旧时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所作所为,考察其中成功失败兴衰、兴盛衰落的事理,总计一百三十篇,也想着凭借它考究天人之间的关系,通观古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独特见解。

    (著作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正碰上这次祸患,担心著作不能完成,因此去承受残酷的刑罚而毫无怨怒。

    我果真撰成这部著作,将它收藏在名山之中,流传给在通都大邑中能理解这部著作的人,那么我也就偿还了前次受辱所欠的债,即使是一万次被杀戮,怎么会有悔恨呢!然而这些话只可以对有见识的人去讲,很难对庸俗的人去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vm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