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正式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写作营生活。
3月17日,终于喘了一口气,以4周全勤+2篇公众平台上稿文章,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当初报名的时候,想到要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训练营,还要陪孩子做作业,忙碌是一定的;只是,猜到了开头,猜不到结尾,这次的训练营竟然是在家里完成的,一边是我的远程工作,一边是孩子的网课辅导,工作、学习、生活牢牢锁定在一起,除了上班、上课,还要每天绞尽脑汁的做作业、写上稿文章,让我这个久未熬夜的中年人经常1-2点才能睡下。
算起来,我在简书写作已经有1年半的时间,期间也基本确定了围绕的几个领域,回顾1年半的时间,大部分文章是有感而发,也遇到几次没有灵感,最后慌忙交稿的时刻。
在个人成长方面,写作带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有时候写完,情绪和情感便已放下,而007每7天的交稿节奏,也在无形中把压力逐步变成了习惯,现在,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既然如此,年初抱着希望自己能把写作能力固化下来,更进一步的想法,于是,从考虑到报名,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写作营带给我3点最大的收获:
1、想清楚才能写清楚;
写文章最后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传播。而我希望传播的不是哗众取宠的,也不是一笑了之的东西,我希望传播的是干货类的观点。
我两次上稿的文章,基本都修改了7-8次,而最深的体会就是,干货类文章不好写,既需要对所论述的观点清晰又明确,又需要各种论证论据逻辑自洽。
我自己曾经文章中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源自于,没有深入想那么清楚。
因此,只有想清楚,才能最后写清楚。
2、框架式思考,为写作搭架子;碎片化执行,为写作填内容
写作,需要框架式思考;
工作,也同样需要框架式思考。
有了框架式思考,才能建立整体的概念,才能清晰了解整个框架上到底需要多少支脉,再把这些看上去零散的知识内容,分门别类的装在同一个体系内。
碎片化始终是需要建立在已经框架式思考的基础上的,否则,碎片化就是碎片化,并没有太多的价值,也不会产生太多的专业性。
回顾我自身的工作和养娃经历,工作上,每天忙忙碌碌,为了各块工作的节点在奔忙;养娃上,参加过培训,也看过不少教育类的书籍,最后,往往是时间一长就逐渐淡忘了,最后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也做出了不少的成绩、形成了不少的好结果,然而,很多都是碎片化的,无法聚沙成金。
因此,要有框架的思考,再用碎片化去填充框架,这样才能形成体系化的知识和内容,才能产生专业价值。
3、向大咖学习,小步迭代
我有自己喜欢的一些作者,我喜欢他们娓娓道来的写作风格,既有温度,又不失干货。
微信的收藏里,存着很多我读过一遍还想再看看、再读读的文字。
以前,我只是喜欢,我觉得是文章的内容对我有益,说出了我需要的,我想要的又无法描述的那么清楚的感受。
而通过学习,这些都是经过不断复盘、小步迭代而逐步成就的,而这些更需要通过学习写法来慢慢刻意练习。
这些便是我的一些收获。而更长远的收获在于,写作营只是一时的改变和调整了我们的认知,而更漫长的路,需要我们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