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路上,听到樊登老师读的《刻意练习》这本书,觉得很有道理,我想如果我们为了获得某种技能,也坚持去刻意练习,即使不能成为天才,也会是个出色的人。
因为喜欢,我记下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你若兴趣的话可以找到书本,细细读,但愿对你也会喜欢。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文章开篇以我们听过的天才人物故事引入:像牛顿、爱因斯坦、高斯、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他们既天赋异禀,又勤奋异常,这样的天才让我们又羡慕又惭愧。我们总说自己没那种天赋,然而听了《刻意练习》这书才知道所谓的天才是可以练习的。
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并不等同于刻苦。
本书从以下目 录展开,层层向我们介绍何谓刻意练习。
一、天才的真相
老师从小教育我们要向天才学习,难道天才的洪荒之力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吗?
作者以音乐天才莫扎特为例,其实天才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非常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
而小提琴界,帕格尼尼也是“天才”的代名词。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以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与互动,后来,他完全熟练地掌握这个技巧,就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由于我们往往看见天才震撼人心的片面,误以为他们天生拥有某种能力,而忽视了他们背后的练习,包括我们现在看见的自闭症天才,他们的成功也确实遵循了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二、有目的的练习
研究证明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那很多人就会说,我们也一样地努力学习、练习,为什么我们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史蒂夫的练习方法不同于天真的练习的目的练习,而是具备以下4个鲜明的特点: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比上次都记住一个数字,并分解目标,制定一个计划,纠正自己是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困难。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
3.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又错在哪里。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他自己也会觉察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又是什么原因,然后用不同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需要走出舒适区
让实验者在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她,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碰到瓶颈的时候,可以借助导师或教练,为你提供克服的方法。
三、大脑的适应力
每个人练习都可能遇到瓶颈,但“天才”从不放弃。要知道所谓瓶颈,更多时候也只是心理层面的障碍,事实上你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只是你的动机不足罢了。因为,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适应力,远超一般人的认知。
四、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它是一种与我们大脑中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观点、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因为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解释、组织信息的心理结构,新的信息变成了不间断故事的一部分,你能更加迅速地消化,并转移到你的长时记忆中。心理表征也有助于组织信息,精心创建的心理表征,让你可以立即吸收考虑更多的信息,不把信息作为孤立部分看待,而是当成整体中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有助于制定计划、学习,心理表征不只是学习的结果,还能帮助我们学习。
五、黄金标准
学习的黄金法则,就是刻意练习。
在这里作者区分了“刻意练习”与大家熟悉的德威尔的“一万小时法则”的不同。“一万小时法则强调,”只要你在任何事上花一万小时来练习,就会成为大师。
但是这个法则在很多方面都是错误的。事实上,各行各业达到杰出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你也不可能做到杰出。
只有一点,一万小时法则和刻意练习是一致的: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变成业内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
六、在工作中“刻意练习”
几乎任何类型的组织和专业中的人都十分熟悉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已经受过训练和在职人员的绩效和表现。刻意练习正是这个问题的解药。
职场人缺少时间,最好把工作本身变成练习,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医生。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最重要的是动手去做。作者强调,你的才能是取决于你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么。要注意区分知识与技能的区别,一直以来关于学习,人们的关注焦点几乎总是知识,但在职场,在刻意练习中,我们应该聚焦于绩效和表现,毕竟最终衡量你水平的是能不能够做好某件事。
七、在生活中“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止适用于工作场景,也适用于每一个想拥抱梦想的人,每个想学习画画、编程、弹奏乐器、写作的人。
最好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观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馈,示范正确的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并且设计一些专门用来克服特定缺陷的练习活动,可以帮你更加迅速地取得进步。你将在此基础上创建起自己新的、更有效的心理表征。及时年纪大了,只要你有梦想,能坚持,都有可能美梦成真。
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我们必须自己创造刻意练习的机会,牢记刻意练习的的三F原则,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着手做一件事并不难,每个新年都有大批人立志学一种乐器 、减肥,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所以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动机,因为刻意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能够让人们坚持练习的,是来自自己内心动机。
八、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作者研究大量的杰出人物成长经历,发现,他们从童年时期走向杰出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产生兴趣。
这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第二个阶段:变得认真。一旦他们感兴趣了,下一步就是正式上课、接受训练了。在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进步至关重要。孩子也会因为练习成果受到尊重和认可而感到舒心,从而获得继续练习的动机。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一般来讲,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岁或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内的最杰出人物。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当他们练习掌握了最高水准之后,开始尝试开拓创新了。
哥伦比亚大学曾经进行过一个实验,研究者韦曼和他同事,将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他们学习物理,另一组则由两名助教采用刻意练习式教学方法。学期结束,两组学生接受同样的测试,刻意练习组的成绩是传统组的2.5倍。就此证明只要采用恰当的刻意练习方法,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绩效都能得到快速的放大。
本书是“唯天才论”的否定者,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可谓最好的诠释;生在这个怀抱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行业的杰出人物,但梦想同时也是现实的,杰出人物无不来自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并不复杂,总结其关键词: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找到行业优秀导师,强化动机,坚持练习。也许这些词你都听过,如果你相信这些是正确的,那就从这本书开始给自己或者帮助孩子做个刻意练习吧,效果自然可以证明它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