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百贝消零燕归来怀远书房
《论语》我思:《为政篇》05孟懿子问孝

《论语》我思:《为政篇》05孟懿子问孝

作者: 苦涩的答案 | 来源:发表于2021-07-24 22:32 被阅读0次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我思】

    从本章开始,孔子连续被不同的人问“孝”。其实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关于“孝”的对话放在《为政篇》中。只能从孟懿子的身份出发,孟懿子问“孝”,孔子答的其实是“礼”,类似于问政对话吧。

    01

    孟懿子是鲁国的大夫,鲁国孟孙氏第9代宗主,姓姬,名何忌,“懿”是谥号。他是孟僖子的儿子,南宫敬叔的哥哥,孟武伯的父亲。父亲孟僖子临终前要求他和弟弟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

    孟孙氏是鲁国三桓之一,出于鲁桓公,鲁桓公生公子庆父,其后为孟孙氏,孟子先辈。

    庆父是个狠人,先后害死后国王姬般及哀姜妹妹的儿子鲁闵公姬开,野心越来越大,打算自己做国王,最后被他的弟弟季友处死,拥立姬申为王,从此鲁国才平静。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说的就是他。

    由此可见,孟懿子是鲁国的统治阶层,追溯到周武王将周公旦分封到鲁地,他还有周公旦的血统。

    从孟懿子的身份出发,孔子答的“无违”是给鲁国统治阶级听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应以礼节孝,以做表率,进而强调恢复礼制,以礼治国的理念。国君士大夫以礼行事,那就有了秩序,国家领导阶层就不会乱。因此,将这段话放入《为政篇》中。

    02

    中国传统社会“以孝治天下”由来已久。不管国君、皇帝与父母之间是不是真的“孝”,面上总是要融洽的。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有很多杀父上位的例子,但大多也会有所掩饰,例如赵武灵王是被饿死在行宫中而不是被直接杀死。也有成功后重新修好的例子,就像之前讲到过的克段于鄢的郑伯,即使他母亲做的很不地道,但最后郑伯还是采纳了一个“黄泉见母”的法子。“黄泉相见”是郑伯气愤时发下的誓言,发誓时的意思真的是死后才见,但后来“黄泉”就变成了地下,挖洞与母亲会面,既没有违背誓言,保全国君的威严,也能彰显自己的孝心,宣传效果杠杠的。至于郑伯的“孝”是否真心,当事人才知道。

    03

    其实这段话有点意思,在孟懿子当面,孔子的回答颇有点故弄玄虚,“无违”,不违背什么呢?就看孟懿子是怎么理解的了。但面对自己的学生樊迟,孔子又主动提起“无违”,并做解释。

    为什么这么做呢?说实话,我也不是很了解。感觉这需要一定的世故才能分析透彻,在这里就做个简单猜测。

    感觉世界上最复杂的就是政治,任何事情只要跟政治沾边,那就复杂了,包括和政治家交谈。

    政治家都是聪明人,但不是所有聪明人都能当政治家。跟聪明人说话不需要说得很透彻,要留有余地。而要想让政治家接受你的观点,说话方式上就更讲究了。

    假如孔子当面提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对面的孟懿子是曹操那样疑心病重症患者的话,会不会心里在想:你是不是在嘲讽我不孝顺?回头就让你准备葬礼!

    上述当然是戏言,只是说话真的是一门智慧。而且此时孔子已经大有名气了,孟懿子父亲临终遗言就是要儿子向孔子请教。高人就该有高人的样子,说出的话都是微言大义,引人深省的。

    至于孔子上车后,跟学生樊迟主解释“无违”的意思,不知道是接机教育学生呢?还是想借樊迟之口转达给孟懿子?这就不得而知了,也可能是坐车上无聊了,随便提个话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我思:《为政篇》05孟懿子问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zv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