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王修“败阵”

王修“败阵”

作者: 刘小麦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6-11-30 11:04 被阅读51次

王修是东晋时期有名的作家和书法家,他十二岁时凭一篇《贤全论》名动一时。他的口才也相当了得,是当时流行的“清谈界”的风云人物。

他经常跟一些文化人在一起辨析明理,品鉴人物的活动,观点鲜活、语言生动,鲜有败绩。可是,他却在与许询的两次论辩中败下阵来。是他术业不精?还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且听我慢慢道来。

清谈论辩,总是有赢有输。每个人的脾气性格不同,对待输赢的态度也就不同。有些人争强好胜,不赢就会恼羞成怒;有些人则较为平和,更享受辩论的过程。

许询出身世家,善析玄理,是当时清谈界的领袖之一,很有一种睥睨天下的牛哄哄的派头。在他眼里别人不是弱爆了,就是弱残了。而王修平时不喜欢显山露水,更不会让别人难堪。

王修很佩服许询,俩人私下交情也不错。不过,许询这人有个缺点——做起事来有点咄咄逼人,不顾忌别人的感受。

他们之间曾经数次交手,许询赢了就手舞足蹈,如果输了就不依不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有时场面挺尴尬。

由于这个原因,圈内的朋友如王羲之、谢安等大咖渐渐地更看好王修,经常把他们相提并论。有人甚至说,王修是一流的清谈高手,许询顶多算二流。

许询心里很崩溃,时常流露出不服气的念头。

越不服气就越想证明自己。

为了给别人和自己一个说法,许询三番五次约王修辩论。王修不愿意去,就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找个借口搪塞了事,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尽量不去参加。许询看王修有意回避,就跟别人说王修害怕应战。王修听说后,一笑了之。

有一回,一个重要的会议在许询的家乡会稽举行。清谈界的精英悉数到场,王修和许询都是大会邀请的嘉宾。这一次,他们俩注定要碰面,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无可避免。

许询很重视这次难得的机会,他想:这是天赐良机,我一定要和他决个胜负。

当天,辩论的场面十分精彩。许询思维缜密,用辞精准并且画面感很强,连连博得众人的叫好声。

王修更是语惊四座,周围的人眼睛都被点。双方都竭尽全力要折服对方,高手和高手的过招,着实让人过瘾!

不过,正当所有人都感到酣畅淋漓的时候,一直占上风的王修好像有点卡带,变得不流畅,这时候许询则不断地挖坑,王修毫无招架之力,最终遗憾挫败。

许询赢了!为了让王修心服口服,他说:“我们俩互换观点继续辩论,你意下如何?”人们看到王修面露难色,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许询持王修的观点,王修持许询的观点,双方反复地辩论。只是惨剧竟再次重演,在紧要关头,许询有如神助,文思泉涌,妙语连珠,而王修则像中了魔怔,再次输给了许询。

两次意外失手,王修依然淡定。他的好朋友看出了端倪,责怪他说:“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真是没面子。”

王修说:“我是故意输给他的。清谈本就是为了修身养性,在辩论中体味欢娱,寻求大道。可如果为了辩论而辩论就无趣了。”

在王修看来,辩论就好比下棋,棋逢对手,又何必在乎输赢呢?其实,有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物事的本真,以胜败论英雄,而更多时候,输比赢得更雍容。

相关文章

  • 王修“败阵”

    王修是东晋时期有名的作家和书法家,他十二岁时凭一篇《贤全论》名动一时。他的口才也相当了得,是当时流行的“清谈界”的...

  • 西北-张掖

    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

  • 2018-07-22以赛亚书三十六章灵修

    以赛亚书三十六章与列王纪下十八章、历代志下三十二章是平行经文。是亚述败阵威胁希西家王的一段记载。以赛亚书更多让我们...

  • 失败阵线联盟

    许久未打开简书,没有浏览也没有发表文章,这段日子过得实在是平淡中有希望,希望中有繁忙,未有太多意愿与灵感开始我的心...

  • 忠贞无双的王修故事

    忠贞无双的王修故事 王修,字叔治,是北海营陵人。他在七岁时丧母,当时正值社里举行祭祀,王修的哭声打动了周围...

  • 手抄诸葛亮《作匕首教》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台湾老兵丁德修姑公寄往坤沙村的三封家书

    作者 丁德修 录入者 王红春 此三封信是台湾老兵丁德修先生寄给亡妻王云仙(...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

  • 2020-11-30

    王树山书法宋·欧阳修诗词三首

  • 2020-11-27

    王树山隶书 宋·欧阳修词三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修“败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zz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