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数学中的作图离不开直尺和圆规。其实生活中的作图,同样离不开“直尺”和“圆规”。只不过此处的“直尺”,并非彼处的“圆规”罢了。
生活中的这把尺子,比直线更有温度。教育中的这个圆规,比钢叉更有情怀。不信你看——
譬如坐如钟,是参禅悟道时的规矩。站如松是练功习武时的规矩。如果教师生硬地照搬照抄,也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站如松、坐如钟,这无异于是在打造《悲惨世界》,你还不如找个柱子,把两块石头的手脚都捆绑在上面哩!学生是有灵活性的生命,不要把他们当做木桩一样来看待和驱使。即使是钟,它应该也有摇头晃脑的时候吧。否则,它怎么扯开嗓子吆喝?纵然是松,它应该也有前仰后合的时候吧。否则,它怎么和风雨一起舞蹈?学生们都是青春的花草,教师千万别想用定身术点住他们的死穴。定身术毕竟不是什么定心丸。砰砰直跳的心脏,谁又能够拿捏得住呢?除非心肌梗塞。
“坐如钟、站如松”的造型的确非常雄壮、威武,只是它们总得有个时间的限制吧。倘若我们把战线拉得太长,钟也会疲惫的,松也会瘫痪。
再譬如大人说话,小孩别乱插嘴!请问,这里的大人是长辈,还是官老爷?如果是官老爷的话,小孩子还是三缄其口的好,否则小命忧矣。但如果是长辈们的话,从民主平等的角度来讲,小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人小鬼大,也可以发扬主人公的责任感,积极地投入到“参政议政”的活动中来。
因此,老规矩是死的,新规矩是活的。死的规矩不能一黑到底,新的规矩可以红亮起来。
相信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在校园里走动,我们经常会听到天使的声音:“老师好!”可是教师的反应呢?是不是也应该以礼相待?敬以:“你(们)好!”可是有的教师竟然抱着师道尊严的生硬招牌,始终不肯放低所谓的高高在上的讲台的身价。学生尊师如父,教师理应爱生如子。别忘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倘若只是学生一味地给教师请安,而教师却吝啬地不给学生问好,这岂不是伤害了“祖国的春天”(少年)的芳心?
星星在夜色里亮着,总要比黯淡无光的好。因此我建议,在小规矩中探索大世界,在小规矩中开拓大境界,让修身养性,成为每个人身上的最美最赤子的口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