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作者: Wallschynn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1:54 被阅读0次

精神境界比较高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在高处俯瞰着人间,还有一种是来到了人间。来到人间的又分两种,一种是他到了人间就被尘世的污泥给坠下,再也飞不起来;但还有一种人可以飞起来,而且还可以带着周围的人一起飞。

他天生会对一些人产生影响力,这些人往往可能是在遇到困难、心里有些欠缺失落的时候,听他的话语、歌曲,心灵会得到慰藉。比如我们这些来到她身边的人,听她唱歌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

另外很重要的是,她给人的感觉特别真诚,毫无保留。她一见到你,就会毫无戒心地跟你表达自己的一切想法。

水心堂叶

《折窗前雪竹寄嘉富姊》:人生相遇本偶然,聚散何殊萍与烟。

夏日黄昏,雨后初晴,西窗竹丛前,东方屋脊上忽然染上了一抹初晴后落日的余晖,而东房背后的碧空上,隐现着半轮初升的月影。面对此情此景,很难说出是一种什么感情,所以“此时心绪最茫茫”。有的心情你可以说出来,但有时心情很难说, 很难具体地说出是欢喜还是悲哀,是快乐还是忧愁。

儿童幼年时记忆力好,应该多读些有久远价值和意义的古典诗书,而不必 浪费时间去小学里 学一些什么“大狗叫小狗跳”之类浅薄无聊的语文。

其实,按,人的智能发展规律来说,中国的这种传统教育方法才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记忆、多背诵。即使他不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对早年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但在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遇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会忽然理解其中的呕血话,越发体悟小时候背书真是很有道理的。

好的作品,它有很丰富的内涵,你把它背下来,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它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以及对人生体验的逐渐丰富,每个阶段都会有更深入的体会。

一个人在少年阶段 ,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对认识刚刚开始行测很难过,对一切知识充满了新鲜的感觉。等你年龄大了,一切都司空见惯了,看到四季的更替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对人世空观的认识。

儒家思想中柔顺而坚韧的美德。

这些礼节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中,确实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人不能无所畏惧,什么都可以做,想怎样就怎样。孔子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是中国的传统,人是应该有所敬畏的。

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自己开花那是它本来就有的一种芬芳,自然在生命中就展示它的这种芬芳,不是因为你要欣赏才有的,就是“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陶渊明的诗真是有他生活的经验、体会、感情在里面,而不是理性的安排。

其实最好的创作是没有理性的。

“苦海迷途去未因。”

人类已经有了这么长久的历史,如果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都是想要追求一种和平美好的生活,那世界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科学很发达,物质享受也越来越高级,可人类并没有完全幸福安乐。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这个世纪会怎么样?所以什么时候人能有一个真正的觉悟,就像李商隐诗中所写“何当百忆莲花上”,真正有这样一个祥和的世界。

记像深宵夜话,长空皓月晶莹。

尘心入夜明。

知君同此情,我知道你跟我有着同样的这种感情。

室迩人遐,杨柳多情便怨别。

其室泽迩其人则远。

太爱修饰,外表看起来很高洁,然而缺少真挚的感情。

清空,空灵,不坐实。

一个人做人只是穿着白袜子不肯沾泥,总是自己保持清白、清高,这样的人比较狭窄 ,比较自私,遇事不肯出力,为人不肯动情。

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度、度人。

多情、锐感的诗心。

必须有把小我化为大我的精神和感情,把自己的胸襟扩大 。

一种是对广大人世的关怀,一种是对大自然的融入。

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能对此有所体会,才是真正有所证悟的。

菡萏,古雅的美学价值。

心追手写,一个字都不肯放过。凡是老师说过的话,我都要记下来。

“心转物则圣,物转心则凡。”如果你有一种智慧、一种力量可以转变外物超越外物之上,内心就能得到平静,这就是圣。

“造次必与事,颠沛必于是。”不管是造次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间, 你内心之中这样一种境界,你的心灵就有立足之地,你就不被外物所迷惑所困扰。

此中所深蕴的不尽的情意,难以言传,却品之弥深,味之弥永。

花飞无奈,流水西东。花飞无奈水西东。

记向春宵融蜡,

那么安静的、沉静的时刻,常常你在白天时,有很多身外的乱七八糟的事情,分散你的感情和你的心意,晚上的时候才能真正把你心思集中。

“有衷心一颗,何曾灿烂,只会怦怦。”

透网金鳞。

没有撞入网的鱼,对于网就没有必然能脱出的把我,只有曾经撞入网又能脱出的鱼,才真正达到了不被网所束缚的境界。

求仁得仁,又何怨?

“口腹虽累人,操作终自己。”

痛苦的人是他醒了以后,觉得他是劳苦的,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可是他又跳不出去,还得过这样的生活。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人生在世,这世界上所有的悲哀、痛苦、挫折、患难都是原本就在里边 的,人生就是一个非常悲苦的世界。

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

悲剧中人物性格可分两种,一种是被命运所转,一是与命运相搏,只有后者才称得上是悲剧。

理想中的喜剧是要表现一种为美好理想付出艰辛追求的精神。

“遥空晚渐低,绮霞明未收。……比月夜更十分渊穆,比春朝加一倍温柔。

你不知道那一份师生的情意,这对她有多重要!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

人世无常,真如电光石火。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生是无常的,空幻的。人生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却听梵音思礼乐,人天悲愿入苍冥。”

“大千劫刹几微尘。”我们都是在微尘的世界,经历了多少劫刹,经历了多少沧桑,今天我们相见了。

“遇合从知有胜因”,真是有好的因缘才能相遇。

一片绵远而深挚的乡思。

“澹澹斜阳澹澹春,微波若定亦酸辛。”别具棉渺之思,难以言传的情思。

陶渊明《闲情赋》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完美的持守是一种最高的理想,无论人际的另一方的行为如何自己的持守都不该改变。这是造成人际关系之不平等的一种懦弱的道德观。

“匆匆七日小居停,东道殷勤感盛情。偶从游旅慰浮生。”

“驱车终日看山峦 。雨中湖水迷千里,地底钟岩幻百观。”

中国人的国家和乡土之情真的是很强烈。

我发现我们这些经历过抗战沦陷时旧中国苦难的海外游子,都同样怀着一份永远无法消除的对祖国的深情。而且飘零越久,对祖国的怀念就越深,想要对祖国有所报效的意念也就越坚决。

“不得于心者,固不能笔之于手。”

因为无论任何一个人,他所感受得最深,知道得最清楚的,总是跟他自己的生命相结合的一些事物。

静安先生的风格则是古雅、宁静,在含蓄收敛之中隐含有深挚激切之情,是一种在静敛中也仍然闪现出来的才华和光彩。

辛弃疾《摸鱼儿》大多数感情里边都是有杂质的,就像网住了落花的蛛网,同时也网住了虫尸。

去者难留,逝者无还,生灭色空,早当了悟。

庇根枝叶从来重,人有生就有死,不足为惜。可是,你有没有尽到责任呢?今年的花落了明年还有没有呢?树的根本是不是还在呢?用你的枝叶保护好树的根本从来是最重要的。就像一个人自大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有没有尽到传承的责任呢?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无涯,青天罔极,无涯罔极的碧海青天。

所以天下事有时候真是有时运,有因缘际会。

为己转向了为人。

开始有了对文化传承的醒觉和关怀。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传承。

那些衣服和印刷的书都是身外的东西,没有了可以再买 ,可是我所记的老师的讲课笔记是唯一的,是最宝贵的,因为从来没有整理印刷过,所以是不能丢的 。

中国词的美感特质是它往往蕴涵着一种言外的情致。

“临渊窥鱼,意为鲂鲤;中宵惊电,罔识东西。”

“作者未必然”,可是“读者何必不然”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美好的事物没有人欣赏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哀莫大于心死,兴是一种感发,它能使你内心之中产生一种生生不已的活泼的生命。

传达了世间美好的东西同归于消逝和残破的短暂无常的悲慨!

“西风愁起绿波间”,美好而短暂之生命的整个生存环境,是如此的凄凉和动荡不安。

叔本华认为,每个人都跳不出意欲的圈子,不过每个人的广狭和远近都不相同。

词适合表达那种深隐幽微的情思

“具含一种深远曲折耐人寻绎之意蕴为美。”

词的特色是“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

二者都同是处于外界的强势压力之下,不得不把自己的情思以委婉的姿态表达出来,但内心在约束收敛中还有着对理想的追求对自身品格的操守。

忧谗畏讥,弱德之美

在外界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自我约束和收敛以委曲求全的一种品质。

其形虽“弱”,但却内含着“德”的操守。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大陆出版我的文集,是由于我的老师而衍生的一段因缘,而台湾出版我的作品集 ,是由于我的学生而衍生的一段因缘,这一切都是使我极为感念的。

旧诗注重直接的兴发感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者可以由直接感发而出口成章,读者也可以由直接感发而声入心通。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相逢倾盖许知音,谈艺清斋艺万寻。”

进无师友相助,退有生事之累,偶有读书心得无人可谈,遇到问题也无人讨论,常常有陶渊明所说的“欲言无予和”之叹。

“庄惠濠梁俞氏琴,人间难得是知音。”

“当时锦水记相逢,蒙许知音倾盖中。遥祝期颐今日寿,烟波万里意千重。”

“花开莲现”成佛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

“花落莲成”是说当你把世上外表的繁华都撇掉了以后,方能成正果。

《瑶华》当年此刹,妙法初聆,有梦尘仍记。风铃微动,细听取、花落菩提真谛。相招一简,唤辽鹤、归来前地。回首处红衣凋尽,点检青房馀几。

因思叶叶生时,有多少田田,绰约临水。犹存翠盖,剩贮得、月夜一盘清泪 。西风几度,已换了、微尘人世。忽闻道九品莲开,顿觉痴魂惊起 。

赵朴老《瑶华》光华照眼,慧业因缘,历多生能记。灵山未散,常在耳、妙法莲华真谛。十方严净,喜初度、来登初地。是悲心参透词心,并世清芬无几。灵台偶托灵溪谷,便翼鼓春风,目送秋水。深探细索,收滴滴、千古才人残泪。悲欢离合,重叠眼、生生世世。听善财偈颂功成,满座圣凡兴起。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欲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不断烦恼,得成菩提。”

“方欲招之与语,忽空中落花迷眼。转瞬舟逝,怅然久之。醒作此词以志异。

不道相逢一语,仙舟来梦何因?信是娟娟秋水隔,风吹浪涌千层。”

一个人能够深入进去,而又能够跳跃出来,没有被它圈套住,真的是了不起。

幽微要眇,百转千回。

不是一般以文学为羔雁之具的人所能够企及的。

辛弃疾《沁园春》要小舟行钓

《上梁文》我向东边抛东西,我就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朝是早晨初升的太阳

不意天壤之间竟有王郎,天壤,婚姻的不如意。

我想这人生,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你落到什么地方,不是你所能掌握的,你不知道会落到哪里。可是不管落到哪里,无论命运或者机遇把你落到哪里,你都要尽量做好这是自己应该做到 的。不管命运把我抛到哪里。我都愿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做好。

一个人其实也很奇怪 ,可能一定是真的受到很沉重的打击,痛苦到了极点的时候,你反而有了一种觉悟,超越自己的小我,不再只想自己的得失、祸福这些事情,才真正会把自己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追求,更高远的一种人生境界。

我们之间有很多共鸣和感应。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我这里是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今日的学生在学识和思想方面已经陷入了一种极为贫乏的境地,其结果是对一切事情都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见解,这实在是令人忧虑的。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相关文章

  • 宁静致远——我心中的女神

    暮春三月,我在流溪河畔读《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阅历叶嘉莹先生与古典诗词相伴的人生。 自2021...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精神境界比较高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在高处俯瞰着人间,还有一种是来到了人间。来到人间的又分两种,一种是他到了人间就被尘...

  • 红蕖留梦之窥见

    “花开莲现,花落莲成”——叶嘉莹先生忆昔听《妙法莲华经》所得。 读叶嘉莹先生口述记录《红蕖留梦》,似窥见“弱德之美...

  • 照水红蕖细细香——读《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随记

    如果让我推荐诗词鉴赏,我是一定会推荐叶嘉莹的。叶先生学养深厚,自身也创作,又有多方讲学的经历,谈诗论词深入浅出,亦...

  • 《红蕖留梦》:林花谢了春红

    在前篇写《我的一个世纪》里,我提到过我佩服那些“慧而韧、敏而毅”的人。叶嘉莹先生也当属其一列。 《红蕖留梦》是叶嘉...

  • 诗歌是你的心在走路

    昨天听完了《红蕖留梦》,今天开始听《掬水月在手》。这两本书讲述的都是叶嘉莹先生和诗词的故事。 叶先生在大学讲学的时...

  • 最是古典摄人魂

    ——读叶嘉莹口述自传《红蕖留梦》有感 2020-3 因为书读的不连贯,所以读完一部分随手就写下当时的感受,有时会出...

  • 写作练习1190天小结

    又一个轮回。习惯了蹉跎,人的惯性真可怕。时间不动声色地挥了一下手里的镰刀…… 最近读了叶嘉莹先生口述记录《红蕖留梦...

  • 23 夏日里的一瓣心香

    夏日炎热,可读一些书以清心。 这个夏天,重温了叶嘉莹先生的一些讲稿:《叶嘉莹说杜甫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嘉莹...

  • 一生是诗的师生书缘——叶嘉莹为顾随编《驼庵诗话》有感

    叶嘉莹先生谈诗与人生的文字感人肺腑,真是为诗而生,为诗而活,生命献给了诗,也献给了爱诗的人们,当然也成就了美丽而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gz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