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社会什么都教会我们了,唯独没教我们不必成功。
作者:诗人牛皮明明。
链接:社会什么都教会我们了,唯独没教我们不必成功https://mp.weixin.qq.com/s/gafb7uNgUXMhdXSaYdrF9g
一、标题分析
前半句的现象描述,后半句通过“唯独”作为转折。“不必成功”是超出我们的认知,一直被强调“成功”,却出现相反现象,所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二、内容分析
开篇,作者直接使用金句,说明什么是成功,成功的定义,点明了文章主题。
所谓成功,无非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不流于俗的人,一个不谙世事的人。
1.第一部分
第一段,开篇直接使用梁文道在南方某高校演讲的案例。
在演讲的问答环节,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不是问问题的,而是要你记住我现在的样子。事后,梁文道也在他的节目中向观众重新说起这个故事。
梁老师问:为什么呢?
学生说:因为总有一天,我会成为百强企业的领军人物,世界上最大公司的老板或者CEO。
梁文道又问:那你将来要干的那个企业或者公司是干什么的?
学生良久才回答说:“这我没想过。”
第二段,说明这个故事反映的现象。
生活中,不少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但是,只知道他们要成功。
第三段,对年轻人成功定义标准的说明。
他们成功的标准既简单又粗暴——名字被人记住,脸被人认清,身家万贯。
感悟:
这部分通过梁文道与学生的对话,引出了学生对成功的判断标准,也点明主题“唯独没有教我们不必成功。”
这部分是年轻人对成功的理解,以及梁文道老师对这一现象的感悟。最后说出了一个现象,就是“被记住,家财万贯,就是成功。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个标准,古往今来好像都是这样。”
第二部分
第一段,使用冯唐在北大、浙大、武大的三场演讲案例,以及演讲结束后,学生对他的提问超出了他的想象。因为从小母亲的教育中,“成功不是一件可以学习的东西。”
2015年秋,冯唐在北大、浙大、武大的三场演讲了关于他的跨行经历、他的生活、他的得意之作。
本以为同学能会对他的经历,他的写作过程感兴趣。
最后,提出的问题却是“你在北京后海边上的院子有多大?作家富豪榜上你排第几?你创立的国内最大医疗集团收益多少?”
第二段,作者解释了这种现象。
学生们只想向他学习如何获得成功,如何做到事业有成、坐拥豪宅、名利双收。
第三段,冯唐对成功的认知。他认为“成功不是一件可以学习的东西。”他从小接受的是任意生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第四段,借用冯唐对成功学的感悟,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冯唐后来说:“我痛恨成功学。我定义的成功是内心恬静地用好自己这块材料,或有用或无用,本一不二。”
感悟:这部分案例与第一部分的案例相似,成功人士的演讲,学生关注点的偏差,以及他们对这部分的感悟。这两个案例都从正面充分验证了文章主题。过分的关注成功,而忽略自己的兴趣。
3.第三部分
第一段,开篇描述了如果以财富作为成功标准,那么大部分人是不成功。
第二段,描述了大部分年轻人对成功的认知就是“财富”,趋向于物质化。
没有理想,不会胡闹,不会浪漫,在这个最应该放肆的年纪,青春却不可避免地滑向了平庸。
第三段,使用陈丹青案例。依旧是年轻人关于成功的提问。他的回答是“妈的我没想过成功,我画画,纯粹因为我喜欢。”
第四段,陈丹青老师在《退步集》中写道的内送,提出了一个关键词“比较”。
他在《退步集》中写道:成功观害死人。你要去跟人比,第一名还是第二名,挣一亿还是挣两亿?我对一切需要“比”的事物没有反应。我知道我的画,我自己,都毫无价值,但我讨厌一群人脸上那种集体向前冲的表情。
第五段,这部分作者说明自己对幸福的感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走。
金句:人生不是攀爬高地,成功也不是争抢第一,比来比去的人生注定不幸福。
把凡世过得有滋有味,把俗世过得有烟火气息。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愿,这样的人生,就很成功。
感悟:这部分的前半部分与第一二部分相似,但是这部分提出了两个的观点“兴趣”和“对比”。“兴趣”是承接前文,而对比是引出下文。通过对比,说明成功不是争夺第一,而是如愿以偿就是成功。
4.第四部分
第一段,奥数天才,付元浩的案例。
“奥数天才”,“北大学子”就是两个成功的标签。
但是,他没拿到北大毕业证,还成为了一个二本师范学校“普通”的数学老师。
这两者的对比,《人物》杂志一篇题为《奥数天才坠落之后》文章作者的自认为是堕落的表现,以及常人的思维方式是“应该升职加薪,幸福人生的模式。”
第二段,付元浩表示,只是在做自己的事。
付云皓说:“若你头顶光环,身处高塔,或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只要脚落实处,做好每件事,才能积少成多,为社会真正贡献你的力量。”
第三段,哈佛校长德普·福斯特在毕业致辞中对在场每一个毕业生说的一句话:
“请大家记住,今天是你毕业的日子,也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成功的一天。因为未来你可能会发现,你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第四段,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接受自己平凡,活的心安理得”
感悟:这部分使用了付元浩的案例,从“天才”到“普通人”的对比。从常人的理解到哈佛大学校长的寄语。一篇文章引出的思考,两面性的案例更能够突出“接受平凡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5.第五部分
听夏的案例,引出了
可到底什么才是成功的生活?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是人生,晚风吹拂、花开四野也是人生。
感悟:人生是自己选择的,成不成功自己说了算。这部分与“财富”点主题。听夏的幸福不在于存折上的几个零,而是内心的快乐。
6.第六部分
王村村,一个花大量的时间,做别人认为的无聊事情。6个小时,数一碗米的米粒数量。一束棉花,弹一床被子。浴缸改成游泳池。2万个气球吊起一头猪,等一些人们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金句:而所谓成功,无非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让人生过得快乐,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不流于俗的人,一个不谙世事的人,一个敢于跳出规则的人,真的比“有用”更重要。
7.第七部分
这部分描述了世俗的现象。说明大部分人用物质的标准衡量人生成败。
金句:金钱首先是给我们体面和尊严,其次是用来买自由的时间;还有,能够给身边人和社会带来温暖。
但金钱不应该成为人生唯一目的,我们心灵中过分实用主义的东西,最终会妨碍我们更充分地理解自己与我们生活的世界。
感悟:这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三、文章结构
故事1道理1+故事2道理2+故事3道理3+总结升华。
一共使用了6个故事,每个故事后接着写出道理和感悟。从梁文道、冯唐、陈丹青、付元浩、听夏以及王村村,层层递进的案例,先从正面案例引出了成功人士是从兴趣走向成功,然后借用付元浩案例说明成功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听夏和王村村的案例说明听从内心,过得快乐那就是自己的成功。
最后的总结升华。
四、感悟
这篇文章拆解了一个半小时,文章使用的案例比平时看的都多。每个案例都有相关性,有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性。
特别佩服作者对案例的使用,每一部分的总结,以及最后的现象描写,升华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