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准备输出200篇文章,
这是完成目标的11/200,
字数1172,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
无意间看到一个古典老师共读体验课的报名的通知,看着所需时间不久,于是就报名了。三天的课程,每天二三十分钟,古典老师给大家解读一本书或是一个话题。正好前阵子读了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里信息量很大,但应该是他现在所开展的一系列课程的总述,所以,和很多其他大咖的书一样,读的时候会觉得“说得真好”,但读完之后,还是一脸懵地不知道该怎么做。不过,这本书作为底层逻辑的书,还是挺不错的。
以下是三天课程的读后感输出内容:
day1《如何读透一本书》?
作者将获取到的信息加工成自己理解的知识,通过书本传达出来;我们读者需要将从书中获取的信息,加工成自己的知识。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将学的新知识与大脑里存储的旧知识关联起来。这也是《跃迁》中所讲的搭建个人知识树的关键所在。
对于我个人来说,接下来要重点去践行的,就是复述所读的书,讲出来、讲出来、讲出来!
day2 如何用卡片成为专家?
1、转述核心概念
古典老师从卡片的概念、作用、形式、写法和用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卡片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2、表达个人感受
正好准备读关于卡片写作的书,这节课算是前奏了,经古典老师这么一介绍,没想到小小的卡片,居然有如此大的威力,让我更加直观化地感受到了积累的力量。上一节课听完,我决定要开始把读的书和学习的知识讲出来;今天这节课上完,我决定要开始写卡片了(当然,今天这个学习总结就算是开头吧)
3、拟定行动指引
以后,当我读书时,对作者的某个观点或是某段话很有感触,抑或是觉得跟自己的某些想法产生了碰撞,我可以及时按下“暂停键”,记录一张读书卡片。
day3 为什么要读经典?
1、核心概念
经典书籍大多是最基础底层逻辑的开创者,涵盖某个领域或某方面的基础理论架构,可以衍生出多个更精细的分支,这类书籍有利于让我们更系统地了解新的概念逻辑或思想。
相比于陶冶情操型的书籍,我们要努力读更多经典书籍,这类书籍对于我们的成长更有帮助。
2、个人感受
课中,老师提到:重点关注一本书里的某一两个对自己更重要的知识点,而不是要求自己把书中的全部内容都掌握。这个观点对我很有触动,因为以前读书就是按照上学时学课文的思路,每一篇都认认真真地看,总想学得越多越好,然而,有时候,选择太多,就等于没有选择。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带着目标去做,同时要在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关注目标,这样更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效果会更好。
3、行动指引
以后,我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要先明确自己阅读本书的目的和想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找答案(不断提醒自己),而且,要输出问题答案的卡片。
虽然没有报名正式课程,但这三天的试听课也还是有所收获的,首先是重新意识到了“讲出来”的重要性,其次是学习了写SS卡,虽然这都是之前了解过的概念,但这次的认识又更深入了一步,当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