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生命教育早期仅属于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逐渐发展结合成研究心理学、社会学、生命科学现象并着重于中小学实务的应用学科,中心思想在于以智慧“尊重他者与自己的生命”,以改善现代年轻人自杀及欺凌行为问题。
进行生命教育,不仅仅青少年有越来越需要的趋势,也是成年人有必要致力于修习的课题之一。
学习生命教育,修通自己的身心问题,了解如何引导孩子顺利成长,这是成年人的抚养和教育责任。因为生命教育实在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假如生命教育做得足够到位,就不会出现孩子为了玩手机杀害父母的悲剧,不会出现大学生为了几万元的校园贷结束自己生命的悲剧,不会出现未婚女孩生下孩子不知该如何面对,亲手杀死婴儿的行为……
相信父母亲们在看到这些新闻事件之后,都会胆战心惊:我们的孩子这是怎么了?于是很多家长都有了一个口头禅:学习不好就不好吧,玩会游戏就玩会游戏吧,比跳楼强多了……可是,这是教育的目标吗?显然不是,这种放任带来的恶果可能更甚于虎狼教育。
我们既不要过度严苛带养孩子,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又不要放任散养,由着他们横竖自由,缺少必要的规则感。
所以我们要学习生命教育,培养珍视生命、尊重生命、言行得体、情绪稳定的孩子。学习生命教育,恰恰可以做到这些。
培养积极心态的孩子
生命就是一场单程旅行,既没有彩排,也不会复盘。然而精彩就在每一个你不经意的瞬间,流走,再也不回来。假如我们把生命这种丧失性看成失去,也是可以的,每过一天,你的生命就向死亡迈进一天;可假如我们把生命看成是获得,也是可以的,每过去一天,我们的生命就又收获了一天的体验。
事物的两面性,带给人太多无奈,也带给人更多的体会与感受,更加丰富充盈的情感。
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迪纳指出:“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不是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件决定了他们是否感到幸福,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
培养让我们省心的孩子
懂得自己生命的角色,愿意为此而付出努力,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很让家长“省心”?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课题要面对,但没有哪个家长不期待自己的孩子,真正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在该长大的年龄,远离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生命有更多接纳,对现实有更多理解,对自我身份有更多认同,孩子的社会化适应进程就会更加顺利,家长就会“省心”。
培养懂得保护自己的孩子
什么叫保护自己?
在现在社会,小学期间不被人诱惑拐卖,中学期间不被人诱惑游戏上瘾,大学期间不被人诱惑透支信用卡借款、吸毒、危险性行为,成年后不鲁莽冲动伤害自己和别人……
生命是单程旅行,不要轻易尝试!
这个经验是多少人在悲剧发生后艰难吐出的话语,然而有多少人在面对现实诱惑时能把握本心,保护好自己呢?
假如生命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每个孩子在成长期就接触到自我保护,保持对事件的敏感,不受诱惑驱使,那么会少发生太多人间悲剧了。
培养懂得感恩的孩子
不让玩手机,就在马路上对着妈妈拳打脚踢!不给零花钱,不给买玩具,就要拿刀砍向父母亲!没把孙子带好,老母亲被儿子儿媳打到奄奄一息……
心痛的不是父母挨打,而是父母付出那么多,为了什么?
尤其是养成这种予取予求恶习的孩子,其父母亲比别人都付出的多,可以说是把孩子生活中所需要的360度照顾到了。
假如家长没有那么容忍孩子,对孩子实施了必要的规则教育,要求做好孩子自理并帮助家长做家务,孩子不会形成“小霸王”习气的。
生命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父母亲就是提供吃穿用度、给钱的机器?
搞清楚生命教育中“传承”的内容,不用费心,孩子自然懂得感恩。
培养有良好教养的孩子
我们会看到有一些小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让人感觉看着舒服。既有孩子的纯真美好、淘气活泼,又不失恰到好处的分寸与礼貌。走在马路上,他宁可提着垃圾走几公里寻找垃圾箱,也不会随手扔掉一块果皮。公共场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会在对方同意的前提下用心帮忙。
这样良好的教养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他懂得自重与尊重,了解生命的珍贵,愿意好好对待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培养能够帮助我们热爱生命的孩子
生活中,会有一些不经意的时候,孩子就说出一句什么话来,让家长非常吃惊。虽说童言无忌,但他们对生命的感知能力却比大人要高。
而家长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依赖成年的孩子,小时候有足够生命教育体验的孩子,会懂得热爱生命,给到家长更多生命力量的支持。
养好孩子,教他们懂得生命教育,陪伴他们长大,一起热爱生命。
如何培养珍爱生命的孩子?让我们在专栏里一起交流讨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