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条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两名女子在排队做核酸,后面的女子被前面的女人打了一巴掌。被打者拍了视频与前面的女子对质。面对质问,打人者冷淡地回应:“你不是就是想让我打你吗?”。
打人者的观点是:排队要求间隔两米距离,你离我近了,我就可以打你,打你是合理的,被打是你自找的。
排队做核酸时,后面的人靠近一些,的确会突破物理上的或心理上的安全距离,被侵犯的感受促使着我们想要纠正他人不当的行为来保护自己权益。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若裹挟着敌意而产生的攻击性语言和攻击性行为时,就会侵犯或伤害到他人。就像新闻中的打人者在打了他人之后,伤害他人的同时,自己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许,这个结果是在意料之外,是她不想要接受的结果。
敌意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仇视他人的心理,敌意本身并没有危害性,而由敌意而采取的攻击言语和行为则会给他人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网络暴力、恶意差评、人格污蔑等。还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所引起的敌意:外卖没有准时送到、网约车司机自行取消了预约、排队时有人插队、挤地铁时被人踩到、同事不配合、绩效考评分数低而对领导的不满……
敌意人人都有,而且会绵延不绝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里。据相关研究显示:愤怒和敌意与心脏病有强相关性,因心脏病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高于普通人的三倍。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人的敌意,同时也在影响着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于容易因生活小事而生气的人来说,学会精神放松是有必要的,可以尝试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和运动放松。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会正确地看待事情,对他人多一份接纳与包容,不要把小困扰看成大灾难,需要认知到,除了发火之外还有别的方法更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者:王慧霞(南京朴凡心理咨询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