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郦波讲《曾国藩日课》学习笔记

郦波讲《曾国藩日课》学习笔记

作者: 子龙札记 | 来源:发表于2020-11-19 22:48 被阅读0次

努力请从今日始

曾国藩有十五年的吸烟史,十一年的戒烟史,屡戒屡犯。而且还好色,好热闹,心气太杂。32岁的曾国藩,在那个寂静的深秋的夜晚,在极其平静且冷静地砸掉了他的烟具、焚烧了他的烟叶之后,回到书房,郑重地写下了一篇东西。这篇小东西并不能算是一篇文章,但这篇小东西后来非常有名,它的题目叫“日课十二条”。从此奇迹开始了,曾国藩脱胎换骨,按照这十二条去做,终于一举开创了晚清中兴。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生活中要有仪式感,仪式感能够养成敬畏心,敬畏心能够使精气神凝聚,久而久之人就会有定力,定力在工作中就有强大的执行力和行动力。这是正向的情绪链。相反的日常中缺乏仪式感,缺乏敬畏心,精气神散,做事的时候就不能势如破竹。

现在的生活中,信息碎片化,使得人的习性、情绪也碎片化。做事时难有定力,容易产生焦虑感。长此以往,思维方式也会产生碎片化,思考能力下降。

没有事的时候,心不能沉浸在手机的碎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对于曾国藩32岁之后的每个关键时期的帮助都非常大。湘军作战,战事焦灼忘记了每日静坐,后来他弟弟又被困在了南京城下,没有援兵可救,每日绕室彷徨,无计可施,最苦恼的时候,想起来唐鉴老师教给他的静坐之法,然后每天晚上另辟静室,静坐一个时辰,渐渐地,心明重开,智慧重来,对大局重新有了掌握。后来曾国藩不断反思,唐老师教他的静坐之法,简直是修身的诀窍。

某西方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事也不想,这是一种很高的技能。

睁开眼看世界,看的是外边的时候,一旦静坐下来,将打开内部世界,向内审视,如何面对自我内心的世界是绝大的智慧。

最新量子物理学研究认为,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物质世界,只占构成整个宇宙的10%左右,还有90%的暗物质。中国古代有门学问叫玄学。郦波老师观点,未知的世界变成已知之后是科学,但变成已知之前可能叫做玄学。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静坐要达到的境界,如佛家所说“非想,非非想”,道家“坐忘”,不仅要把一切都忘了,最后把“忘”也要忘了。

静极生慧,戒定慧,要能达到定及慧,首先要能静下来。

王阳明教导那些特别顽劣,特别愚钝的学生,最后用到的办法就是教他们静坐,静坐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智慧顿开,教学效果就特别好。

学习静坐是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才能慢慢入静入定,一开始浑身痛,强忍着,思虑万千,很难惟精惟一,渐渐的经过时间的磨洗,经过坚持能达到静坐的境界,享受静坐带来的快乐。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曾国藩治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早就是说的早起。“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莫不皆然。”治懒惰的切入点,就是要从早起开始,不睡懒觉。早起是达到血诚的重要的奠基石。

早起宜思考、宜做事、宜锻炼。早起可以养浩然正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文天祥《正气歌》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苏东坡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精读,古人看书要执笔在手,批点句奏。

1、要读经典。以十三经,二十三史为根本,这些书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读书就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和思想。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与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精读吃的深,吃的透,才能保证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人生的营养。

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一本没读懂,不要读其他的书,要用沉浸式读书。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读书时要做札记,把所思所想、心得体会、疑惑不解都要随手记下来,这样才有助于读而后学。

3、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读书不能东翻西看、走马观花。最后不是为自己读书,而是成为别人写作出来东西的傀儡。碎片化阅读就是典型的无效阅读。

曾国藩说“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jù)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中,唯有历史最能立人志向,最能开人智慧,“读史以明志”“读史以明智”

唐太宗李世民说要求皇子皇孙以及诸多大臣一定要多读史书,他坦言“自己能够开辟贞观之治,主要得益于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和学习”。唐太宗最强的就是他的史学功底,事实上很多领导人,比如毛泽东,最擅长的也是史学。毛泽东把《二十四史》读的通透,很多人出国留学,读了很多洋墨水,唯独他一点洋墨水也没有,但是只有他统御全局,在战略眼光上,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

历史是岁月的积淀,这种积淀的背后是智慧的积淀。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科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历史的智慧体现出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有三点:

1、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有限,而历史的智慧是整个人类文明智慧的深厚积淀。前些年很火的虎爸狼妈的教育,多是经验性总结。而历史大多是规律性总结。经验性总结是个案式的经验总结,不一定适用于多有孩子。曾国藩家书,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他不仅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个案经验总结,还有对历史上所有教育案例的规律性总结。

2、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毛泽东最佩服曾国藩的战略思维,不急于求成,持久作战。

3、历史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的方式,是从现象到规律,而读史是最佳的捷径,史书中既有现象又有规律。

要从书籍和历史中,汲取人生的大智慧。

六、日知其所亡(wu):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各门学科的知识需要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不断的积累,由信息的积累到知识的积累,到相应学科的思维方式以及智慧的规律的积累。茶余饭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碰撞的时候,越发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把这些知识、规律、思维的火花日积月累的记录下来,渐渐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应的学识的提高,产生非常好的作用。

曾国藩刚开始静坐不能入定,请教师兄倭仁,他教了一个办法,写日记要骂自己。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把身过、心过、口过一一记出。从此后曾国藩写骂自己的日记三十多年,一直到临终。日记中充满了对自己的批判,简直可以号称是东方的忏悔录。

日积月累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原来好色的,有不少恶习的曾国藩脱胎换骨,重开天地。

记日记的作用:

1、面对自我,人生的真谛不过是“我与我周旋”。在批判和警醒的同时,能发觉更好的自我,更达观更乐观的自我。首先达成对自我的和解,其次是与世界和解。

2、积累与坚持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记日记也是一种工匠精神,在岁月里精益求精的打磨人生。“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记日记是对自我的净化,有了这层净化,才可以反身进入社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一片重开的天地。

七、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能”也就是专业特长,对自己所擅长的专业特长,根本技能,一定不要丢弃,要每日每月反复揣摩。月无忘所能,是入世的准备。

曾国藩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诗文创作的基本技能,这一点甚至是改造了他的性格和人生。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曾国藩后来被称为晚晴楹联大师。

八、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谨言是入世状态中,每天自我的修身提醒。

三戒: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

五到:手到、心到、眼到、身到、口到。

在生活中,精辟的、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过。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九、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元气也就是先天罡气,这种气秉自然而生,是一个生命的根本动力所在。气先天不足,在性格上就怯懦胆小。身体健壮,胆子大,先天罡气比较充足。

养气,气要归于丹田,气越养越足,通过元气的塑造,也就是塑造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面对外部世界的压迫和坎坷,就足以应对,就可以云淡风轻,而且碰到困难就可以势如破竹。这种气可以让小宇宙越来越强大,可以让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强大。

曾国藩小时候偏怯懦,养气得法后来变得坚韧不拔,任风云变化不动我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蜀先主庙》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十、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五劳”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

传说苏东坡给自己的饮食立下一条规矩:每顿酒量不过一蛊、肉不过一碟。即使是款待贵宾,肉菜也不超过三种。如果赴宴,他也先把饮食规矩言明在前。有人间苏东坡何必对自己的饮食限制这般苛刻,东坡云:“守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

爱惜自己请从保身开始。

十一、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都利用上练字。

1、练字可以提高书法境界,曾国藩是晚清突出的书法家,蒋中正一板一眼的学习曾国藩的字。

2、练字可以养生,毛笔用的是动物的毛,要写出力量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阴阳之道。

中国历代大书法家多数长寿,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说“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唐代虞世南81岁,欧阳询85岁,贺知章86岁,柳公权88岁,古时人的平均寿命四十岁左右,他们翻了一倍。宋代陆游86岁,文徵明90岁等。

3、汉字是根本技能,在作诗文的过程中对母语的根本技能,有一个反复的把握和领会。

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曾国藩《八本》

汉语是典型的,象形会意文字。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语序固定,字义丰富,同样一句话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足球和乒乓球都可以说“谁也赢不了”。而英语是综合性语言。

爱汉字,爱诗词,爱汉语,爱华夏,这是每个华夏知识分子应该做到的必修课。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古代与现代陋习的本质是一样,花天酒地,酒局饭局。

晚睡,肝肾受损,影响身体健康。

道家观点,人有三魂七魄,三魂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白天有没有精神是由三魂决定的,晚上三魂要休息。七魄指人体的本能状态,晚上七魄出来工作,排毒。晚上不睡觉,久而久之,毒素累积,会导致疾病。

可验证的叫科学。很多中国文化从学术角度看是玄学。未知的世界成为已知之后叫作科学,成为已知之前叫做玄学。

像曾国藩一样,夜不出门,不旷工疲神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总结:

人生就像一棵树,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不断的汲取营养,《日课十二条》前五条都是在汲取营养,主敬,静坐,早起是从生活习惯,从天地间汲取营养,读书,读史则是从别人的智慧,历史的规律和人类文明的积淀中汲取营养。第六条,记日记是对自我的净化,有了这层净化,才可以反身进入社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一片重开的天地。前六条本质上是做好入世的准备。后六条,作字、书法、诗文培养自己的文化根性,是根本技能,是中国文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功,更是人生的支撑。谨言是培养自己的理性精神,养气扩充自己的小宇宙,保身是身心资源的合理维护和利用,谨言、养气、保身是入世之法。夜不出门是日课十二条进入良性循环的新的起点。

日课十二条帮助曾国藩从一个笨小孩走向一代大儒,从一个碌碌无为的、胸怀不开阔的、充满了生活恶习的年轻人,走向中兴名臣之首,走向近代史上最后一代大儒,走向凭一己之力扑灭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走向为中国近代史踏入工业文明开辟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最终走向让无数仁人志士奉为精神导师的曾国藩。

所以努力请从今日始,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日课十二条。

相关文章

  • 郦波讲《曾国藩日课》学习笔记

    努力请从今日始 曾国藩有十五年的吸烟史,十一年的戒烟史,屡戒屡犯。而且还好色,好热闹,心气太杂。32岁的曾国藩,在...

  •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第一条主静

    最近在听郦波老师解读的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就如郦波老师说的,五百年来两大完人,前有王阳明,后有曾国藩。 我个人感觉王...

  • 曾国藩曾是“笨小孩”

    今天听了郦波老师讲的曾国藩,特别接地气。 在郦波老师的口中,这是走下神坛的晚清名臣。真正的曾国藩可不是天资...

  • 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Day 1

    今天开始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 在第1讲的末尾,郦波说道: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主要写于他外出做官以后,教书的教...

  • 学习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最近开车,在听郦波老师讲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这是曾为自己制定的严格的修身计划,具体如下: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

  • 20170815听《曾国藩家训》笔记一则

    今日在厨房准备午餐的时候,继续听郦波老师讲《曾国藩家训》。 上次听郦波老师讲《五百年来王阳明》,我觉得通过王阳明似...

  • 四两拨千斤

    今天看了一集郦波老师讲的《曾国藩家书》,主题是“无一日不读书”。 主要讲述,曾国藩初次考进士失利后...

  • 6月复盘7月计划

    01 ——读书—— 读书0.5本《曾国藩挺经》 听书1本:郦波教授《曾国藩家训》 02 ——学习—— 培训学习提升...

  • 人与人的差别就在思维方式上

    最近在喜马拉上听郦波老师讲《曾国藩的家训》,郦波老师风趣幽默,把这个距离我们100多年的人物讲解的活灵活现。 话说...

  • 曾国藩: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曾国藩:自立立人 自达达人 ——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有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郦波讲《曾国藩日课》学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nl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