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博学慎思,与君共勉

博学慎思,与君共勉

作者: 李苦苏 | 来源:发表于2016-09-08 18:06 被阅读0次
博学慎思,与君共勉

这是第三篇。

昨天才发过牢骚说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得不到自己的重视,今天就看到一篇类似于你生活的品质取决于那些你不喜欢的事情的文章,个人是懒得看鸡汤文一类的东西的,但还是总有些高品质鸡汤文让人看之获益不浅。

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就随便写点今天的想法吧。

下午上的课是媒介批评,这是我鲜少遇到的好老师,曾经上过她的新闻写作,印象深刻,没想到还有缘选到她的课。但尽管这个老师水平很高,大学的课堂是如何,经历过的人都应该知晓。仿佛已经养成了习惯,一到课堂就想拿出手机,而我也不例外。和身边的室友埋着头玩着手机的空隙抬头看了一眼PPT,一个概念,室友突然就警觉了起来,忙叫我拍下来记笔记,这种场景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而这次却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要记笔记呢,既然根本没有听课,这又是个选修最后考试不过走个形式,单纯的记笔记又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根本没有将老师讲课的精华吸收,只凭一本笔记又能有什么提高呢?

这时想到一篇讲述“低品质勤奋者”的文章,有太多人都用一种虚假的勤奋来掩盖自己的懒惰,正如我们在课堂上并不思考而选择记笔记这样的方式。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这是我在那篇文章中看到的,细思极恐,也许我们都是些“低品质勤奋者”我们的思维上是懒惰的,所以愿意用更简单的类似于写下来的方式来代替。现在的我每天都是很疲累的,事情很多,要复习会计,要考英语,要推送微信,要读书,要上课。而这些繁杂的事情又有哪些是我真正运用大脑思考的呢?答案是没有,复习会计是机械的看书,学英语是重复的背单词,读书和上课只是被迫接收信息。也难怪在写东西的时候总是无从下笔了,这种表面上的勤奋根本无法做到知识的输入,所以自然也就难有输出。怪不得俗语说:脑子不用是会生锈的。在短短的两年大学中,我仿佛并没有得到什么,而是不断的失去。被灌输一些很奇怪的价值观,以失智的娱乐化麻痹自己的神经,该是要醒醒的时候了。

这个文集是用来提醒我多多思考,谨慎言行,不要被信息化的大时代所迷惑而丧失了自己的思索能力,也不要被“思维懒惰”而给自己一些“勤奋”的错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与君共勉!

QWQ还是没有到1k字,继续加油!

相关文章

  • 博学慎思,与君共勉

    这是第三篇。 昨天才发过牢骚说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得不到自己的重视,今天就看到一篇类似于你生活的品质取决于那些你不喜欢...

  • 吾辈当自强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 #华与华书房#《中庸》【32】学习学五条,少一条就不是真学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 “学习学”的纲目。程...

  • “学习学”的五条纲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华杉讲透】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

  • 博学、审问、慎思

    前面我们介绍了五伦关系,五伦关系最后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君、亲、师”,“君、亲、师”与“天、地”并列...

  • 书法

    慎思。谨慎地思考。 出处: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和气致祥。对...

  • 2019-12-13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

  • 2018-06-01

    以行践言学《四书》——《中庸》篇09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237】

    学习的标准是行动——我们的《学习学》: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最终要落实到笃行,没有笃行,前面博学慎思审问明...

  • 知与行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学慎思,与君共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os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