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微信群求助:
“初中同学在微信群约饭,抹不开面,答应了。但真心不想去,怎么办?“
我回复:看关系如何,关系好就去,关系一般就不去了呗。
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
还记得刚毕业那会儿,小学聚,初中聚,高中聚、大学聚,死党聚……隔三差五地各种聚,自己去的也挺勤。
后来,满满就淡了,实在是两三年下来,也没聚出个所以然。不联系的聚的再多也就是通讯录多了个名字,联系的那些倒是见面不怎么聊,但心里总惦记着,到点儿自个儿就张罗着见面聊聊了。
所以,之后再有聚会就委婉拒绝了。很长一段时间约聚也难得的消停了,一度还纳闷怎么没人张罗聚会嘞?
侧面打听了几次,原来,爱聚的那帮人商量着不叫我了,理由不外乎两点:要么是,简变了,变得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那就不约;要么,约10次有9次不来,应该是不愿意。
呵呵,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过了25岁,时间的脚步快到让人焦虑,能掌控的那部分都给了重要的人。
当你觉得时间紧缺时,人会自觉分配时间给值得的人。
每天除了8小时的工作,8小时的睡觉,剩下的8小时吃喝拉撒后,也就晚上的两三个小时自由时间。
如果不刷微信、不刷剧,已婚的还需要陪孩子、陪老公,处理婆媳、岳父母关系;未婚的也少不了听父母唠叨“终生大事”,或者和死党唠嗑点小情绪。
这种情况下留给其他人的时间还真少的可怜,当然需要斟酌一番,我该把时间分配给谁?
哪怕是同学,聚会的次数也是有限,一约再约也是几个月才一次。此时,那些能省则省的关系慢慢就淡了,疏远了。文章开头的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成年人的社交,拒绝无效
有人说,越长大越事故,越长大越精明,失了少年的纯真。
其实,是越长大越成熟,越懂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你明白了这些,待人接物才开始有的放矢。因为我们不能什么都要,有失有得才能保持一平衡。
鉴于时间的有限性,懂得趋利避害的你自然选值得交的朋友去交,值得去做的事情去做。
生活上的嘘寒问暖,是活着的必须。
工作上的利益牵连,你有必须要维护的关系。
情感上的莫逆之交,是一种爱的牵绊。
所以,“效益”就成了一种无形的衡量标准,无效自然被摈弃。比如,那隔三差五的同学聚会。不是聊八卦就是炫耀比拼,不是忆当年就是永不休止的劝酒,有什么意义?
时间更多的用于提升自我才是王道
如果你不想自己人云亦云,一辈子庸庸碌碌,那就多多投资自己吧。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除了父母、爱人、孩子是我们命中注定的同行人,你没有理由不分配时间给他们,因为某种程度上你和他们是共生关系。
剩下的那一点点时间,如果你还对生命有所追求,想要把生活过的精彩,当然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兴趣之上。
去做喜欢做的事,读书、码字、绘画、摄影……
去见想要见的人,那些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原本就是生命中的特殊存在,和他们一起交流、畅谈实乃人生一间幸事;
去看想要看的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世界的迤逦风光这些视觉盛宴岂能错过;
去经历梦里曾渴望的事情,有些事错过了就错过了,该抓住时必须下狠手。
既然时间有限,注意力有限,生命有限,为什么不多给自己留一些用来体验?
这不是自私,这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自己的负责。
最后,
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聚会都要摒弃。那些或同城或异地的读书会、兴趣社团都不错,一方面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生自己,另一方便还可以结交同频同好的朋友结伴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