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孔子文化学院
读经二十年解决不了的“国学”问题,只迷国学给你解析!

读经二十年解决不了的“国学”问题,只迷国学给你解析!

作者: 只迷英语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6:11 被阅读240次

    现在国学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大家都看到了国学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禁要问:

    国学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国学到底要学些什么呢?

    国学要怎样学呢?

    国学真的走进了大众的心灵吗?

    国学能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吗?

    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国学的品牌和机构呢?

    等等各种疑问常会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这里我表述一些自己的见解,并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建立一个国学的培训品牌,普惠大众。


    一、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只迷国学的回答:中国建国以来所做的语文教育,是在进行碎片化的知识教育。相当于我们喂给孩子的是没有营养或者有毒的食物,培养的自然是不健康的畸形的孩子。人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德行,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竞争力。要培养满腹经纶,经邦治国的大才,而不能是死于考试的文史知识,也不能是一些肤浅轻浮的文艺青年,更不是迂腐愚昧的腐儒。

        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和发展,沉淀了千年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中国领先世界2000年,靠的是优秀的文化。近代落后于西方国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落后,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有四个方面的缺陷:1. 古代中国只重视人文教育,而没有先进的自然科学教育。2. 明清的科举考试,只读几本儒家经典,学习面很狭窄,缺乏通识教育。3. 过分强调儒学,造成奴性重,而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4. 古代教育是:读书、考试、中举、做官。讲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所以动手能力差。然而改变世界的发明和创造,往往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来实现的。如:爱迪生、莱特兄弟、瓦特等。我们在弥补教育缺陷的同时,应该恢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让个人更智慧,让社会更加文明,让民族更加伟大,让国家更加富强。在这繁华的盛世,应该让文化发光。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是给钱学森最好的回答。

    二、趋势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个规律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一个历史上凡事历史稍微长久一点的朝代,也有个规律,那就是首先是兵荒马乱,然后是安定发展,最后是文化崛起。汉朝,首先是反秦和争斗政权的多年战乱,然后就出现了“文景之治”,最后就是汉乐府、汉赋的发展,还有佛教文化的引入。唐朝,首先也是夺权乱战,后面就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最后就是唐诗的发展和佛教文化的兴起、融入中华文化。同样,在近代中国也是战乱不断,然后就有了邓小平改革开始,带来了近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在这个太平盛世,人民自然就会有文化的需求,同时必定会带来文化的高度发展。因此,国学的兴起,其实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增广贤文》说:“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人世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大户人家的往往培养出来一些纨绔子弟。而很多的孤儿寡母或穷苦人家,反而出帝王将相之才。这里面是什么样的法则在起作用呢?宇宙中的法则就是循环往复,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一个人,不管有多优秀,都必须死去。你所有的能力和智慧都会随之而烟消云散。而每个人都要从零出生,出生的时候,一无所知,我们这一生所获得的所有知识、能力和智慧,都必须从零开始学习。如果不学习,不奋斗,一个富贵人家的子弟,一样会变得平庸。而一个贫穷人家的子弟,只要努力付出,不停地学习,就可以成就自己的伟业。

        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日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曹操的智慧不是天生的,他是一个手不释卷的人。

        曾国藩,出生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胡哲敷对他的评价是:“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原来曾国藩也是一个从小就饱读诗书的人。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毛泽东8岁被送进私塾,一直读到16岁,中间曾停学二年,经过同父亲力争,才又读了一年。六年私塾,读《论语》、《孟子》、《左传》这些经书,读得背诵如流。后来他说起自己的幼年,“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这种学习的内容虽然陈旧了,但是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事实上,当时的学习远不是只起了识字的作用,这些对于儿童来说枯燥难懂的书本,读熟了,就有些近似于电脑的软件储存,以后用起来是现成的。毛泽东幼年时代的记忆,显然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青年时期,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战争时期,生活在最艰苦、最紧张的环境中依然没有放弃读书,书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对书籍爱护有加。因形势所迫,有时不得不放弃所有书籍,每逢此时,他都十分伤心。他的大部分藏书,特别是他有过批注的书,几经辗转,历尽艰辛,最终搬到了北京。解放后,他将卧床一半的位置留给了书,为的是能够更便利地取书、读书,真正是以书为伴。毛泽东也是一个手不释卷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书是文明的载体,书是智慧的源泉。五千年的文明都是用书来记载的,读书就能吸收智慧和能量。书自然有不可思议的价值,书的价值可以说是永恒的,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丝毫的减损和改变。

    语文其实是进行人文教育,那就必须触及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必须教化人们善良,必须深入灵魂和智慧。如果把语文当做了文史知识的积累,能认识几个字,这就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近代语文教育最大的失败,就在于进行的是碎片化的知识教育,而不是能量、智慧和德行的教育。

        古代的人都是一本书一本书读的,读一本书,就能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智慧。现在的美国,初高中的语文教育,也是一本书一本书地通读。这样才不会碎片化,才不会断章取义,才会有系统的思维。而近代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取用的各种书籍的片段和篇章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我们摄受的量就不够,获得的思想也不全面。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改进,那么无论怎样去做教改,最终都不会有任何真正上的改变。

        好在近几年的语文教育,在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国学教育的恢复,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国家各行业的精英也都在呼吁国学教育。文化一定会崛起。任何一个盛世,必定会有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为它增添光彩。

    三、国学到底应该学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在做国学,最少打着国学的旗号。有些机构专门推行《弟子规》,而且一读就是两三年,就读这个。有的认为可以背诵很多的唐诗。有的认为就是要学会孝文化,国学就是“孝”。如是到处都是哭得稀里哗啦的讲座,到处都有给父母下跪,给父母洗脚的国学。也有穿着一身国学衣服,就代表国学的。我看不是这样。

        湖湘文化有个标准,叫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也就是追求真理,实际应用。

        我也有一个评价标准:结果从来不骗人。一个人如果自己能够立功、立德、立言,有经邦治国之才,有堪为典范之德,有不可思议之智,这样的人所写的书,就是高能量的,就可以作为大家学习的经典。读有结果的人所写的书,就是我认为判断学什么的标准。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有一个简单的脉络:

    1. 诸子百家前

        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是《易经》,这本书基本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那就是自然文化。《易经》第一卦是“乾”卦,讲“天”。第二卦是“坤”卦,讲“地”。其余就是讲天地之间的事,几乎不涉及鬼神。

        其次就是姜子牙,辅助周朝开国的丞相。他写有一本书《六韬》,这是讲带兵打仗,安邦定国的谋略,这是姜太公所立的言。他帮助建立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这是他立的功。他在接受周文王的委托,建立了周朝以后,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把江山依然交给了年幼的周武王,并一直辅佐他,这是他立的德。

        其余就是孔子编撰的《尚书》、《诗经》等文献,完整留下来的书不多。

    2. 诸子百家

        在周朝末年,春秋战国,群雄并起。为了不灭亡,个个诸侯国都励精图治,谋求生存和发展。如是各种聪明智慧之士,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于是,也就造就了灿烂的诸子百家的实用文化。然而,诸子百家的文化,各门各派,始终没有脱离《易经》的自然文明特征。

    3. 汉唐时代

        这个时代,中华大地,大部分时间都是统一的大国,国泰民安。另一种文明,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且融入的中华文化。

    4. 洋务运动

        近代,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自己的国家因为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造成科技文化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这个时候,我们的精英开始反思,开始励精图治。通过几代人近200年的努力,最终引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教育。

    5. 文化往下发展应该要做的是什么呢?

        北宋张载的名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就应该为往世继绝学,把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精华的部分传承下来。同时挖掘西方人文教育中“严谨、创新、自由、民主、思辨”等优秀的部分学习过来。也就是通读西方千年优秀的经典。西方人的优秀文明,为我所用,这也就是我们的“新”国学。

        中国的文化一直在传承中融合新的元素和发展。中华文化从来不是死的。所以说学国学,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不停地融合新的文化,并朝前发展。

    三、现状

    1.语文、作文、阅读、演讲等教育

        我儿子向沁在美国读高中,他们的语文教材,就是一本一本地读原著。没出国读书以前,他也读速度很慢,几天都读不完一本书。这次暑假回来,我发现他一天可以读完一本书。

        中国人的思想受几千年科举考试的影响,其实,还是把读书当成了考科举。我们的教育相比缺失了通识教育、思辨教育和动手能力教育这三块。今年暑假,一个在校大学生,到只迷幼儿园来实习招生。我说:“别看招生容易,其实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招到学生。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家长才会相信你,所以要读大量的国学和文化类的书籍。其次要懂营销,所以要读乔.吉拉德等营销高手的书。还要懂谈判,才能说服家长。还要懂教育,能该给家长教育上各种专业性的建议。这样招生才会有些把握。”大学生说:“我们理科生,一般不读文科书。”这就是不良的教育造成的悲哀。我们只读狭隘的考试书和专业书,没有通识教育。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大量站讲台的人,其实并不是一些真正懂教育的人,也不是一些有阅读习惯的人,也不是一些积极向上的人,也不是一些德行厚重的人。这样的老师,教你写作文,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吗?这样的老师能演讲出真的有震撼力、能触及灵魂的演讲了吗?其实还是些做碎片化知识教育的不课老师而已。

        没有大量深入经藏,哪来的能量和智慧?怎么可以产生真正优秀的语文教育。识字和文史知识的教书匠而已。

    2.企业派的国学

        一些早期的民营企业家,很多都是从农民出身,慢慢打拼出来的。一部分产生了自己的财富。因为教育不足,总是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瓶颈。做企业的人,往往是终身修行学习完善的人,所以,很多企业家都很爱学习。有因为中国的大学,其实就是高中教育的延续。社会人士,基本进不了大学学习,也学不到真正实干的创业智慧。于是,社会上就产生了很多的企业培训机构。两三天课,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的收费。最终,很多人发现,做一个企业,不只是管钱的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管“人”。而国学的精髓就是管“人”的智慧。社会上就产生了专门针对企业家的国学班。上次去听一个上海的老师讲课,收费48万,竟然还有很多人报名参与学习,而讲课的老师,估计自己都没有读几本书。还有的机构,就几个大学老师,讲几本经,收费36万。一些古人的常识,成了今天的高价奢侈品。这就是教育造成的悲哀和深深的痛。

        当然这种情况,也就是补碎片化知识教育的课。像这种收费,就不亲民。影响的人也不会很多,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限的。

    3.私塾派的国学

        南怀瑾先生,一生著书立说,醉心于国学教育的传播。王财贵老师,也大力推荐和提倡了读经教育,而且做了有二十多年了。但是,为什么在中华大地上,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产生国学的强势品牌呢?我分析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3.1 缺乏商业系统的支撑。很多读经的老师,主要专注于教育本身,而不具备复制团队的能力,也不擅长进行商业系统的打造。就像我们是个饮食文化的大国,然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餐饮品牌。美国人的东西可能不好吃,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但是,美国人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品牌,就是能进入一个饮食文化的大国,还成为第一、第二的餐饮品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除了产品外,很会打造商业系统,会标准化地建立系统和打造团队,也就是他们可以标准化地复制。这一块始终是中国人的短板,因此中国人很难建立国学培训品牌,就不奇怪了。

        3.2 价格太贵,不亲民。长沙市区,我去调查过,私塾也还是有二三十家之多,但是,学生人数超过30人的几乎没有。因为一般的收费都在4万元以上一年,还有收费几十万的。这样的价格,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

        3.3 教学内容单一,而教师往往比较偏激,只读经。中国在清朝的时候,个个读书人都是读经的,那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落后呢?因为,我们的科举教育缺乏了自然科学教育。通过近200年的努力,我们最后系统的引进了西方的自然科学教育,中国也就发展起来了。难道我们又要打回原形,只读经。而且,很多人一读经就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史子集都不算数,把国学等同于“孝”文化或儒家文化,这同样是狭隘愚昧的。因此,读经的教育经常被演化成了一种偏激而非主流的教育。

        3.4 全日制读经。如果制度经书,而不学自然科学,中国绝大多数家长是不会接受的。所以读经班的孩子,一般都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只要到了小学的适龄儿童,几乎没有几个人会选择让孩子脱离正常的教育而选择全日制读经。这样一来,读经教育所能摄受的人群就变得非常的狭窄。

    选择的人少,影响的人群就会很少。

    4.免费的国学

        很多人都在组织一些国学的活动,国学夏令营、国学讲座、《弟子规》的推广等等。一个短期的活动,毕竟成就不了我们的国学教育,这种活动对于国学的推动作用自然也就有限。

    那有没有办法让国学真正普及起来呢?看只迷国学是怎么做的。

    (一)授课模式

     融通儒释道,背诵各种诸子百家,经子史集的经典。不局限于传统蒙学和四书五经。只迷的老师,会每天早上到学校周围,在学生进校门之前,带领孩子读经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下午放学的时候,又带孩子在学校周围诵读经典一个小时。每天保证读一个半小时。

        这种方式需要孩子和老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结果也是超乎想象的。

    这其实符合了《10000小时天才理论》《刻意训练》等教育理论书里面的教学理论。语言其实是一种技能,就像乔丹打篮球一样,像钢琴家训练成为大师一样,像王羲之成为书法家一样,都需要大量的训练来成就。就是每天1.5小时,每年读300天,坚持小学初中9年,也只有1.5×300×9=4050小时。这都还远远不够10000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有“皓首穷经”这样的成语。

        只迷英语已经执行了多年的晨读晚诵,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反响都非常好。几乎成了很多学校周围,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采用陈晓燕老师的教法,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大量积累汉语的字词句。

    用次量原理,勤开五界,长期熏习,经典浸泡。通过诵经打开眼睛、耳朵、嘴巴三界。通过抄经打开手界。通过四界,同时打开心界。日积月累,渐至“聪明”。融通经典,用智慧和德行缠绕身心,启智明德。依此育聪明厚德之士,造经邦治国之才。移风易俗,文化中国!

    诵经

    授课模式:晨读晚诵,周末诵读,寒暑假集中突破

    理念:国学是技能,不是知识,如同游泳、弹琴、武术、画画,需要长期练习。如同寺庙的高僧,要长期修行。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10000小时天才理论》、《刻意练习》的教育理论,尽量加大训练量,长期熏习。

    目标:

    1. 4岁到8岁的孩子,每年背诵经典一部。

    2. 9岁到12岁的孩子,每年背诵经典两部。

    3. 幼儿园到中学阶段,能背诵经典10到20部。

    4. 养成终生阅读经典的习惯。如曹操“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如毛泽东“从劫到劫,手不释卷,从昼到夜,无不念时”一样地读书。

    解经

    授课模式:周末授课,寒暑假集中突破

    理念: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不是靠的名师,而是靠诵读之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很多人说孩子只要诵经,无需解经,这也是不究竟的邪见。古人授课是要“解惑”的,解经也必不可少。同时通过对字词句的讲解,让孩子认字识字,积累词汇,开启智慧。

    目标:

    1. 前期低年级,可以不求甚解,以背诵为主。但随时可以解经。

    2. 背熟一部经典的过程中,边诵边解。特别是5岁以后,孩子完全可以理解经典的含义。

    3. 8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集各大名家的思想进行思辨讲解。

    4. 在给孩子背诵经典的同时,让家长参与听经解经,同时学习。提高家长及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同时可以陪伴孩子学习经典。

    5. 欢迎社会任何人士,参与经典的解读学习,移风易俗。把用于电视、游戏、购物、赌博等没有意义的时间,用于谈经论道,追寻生命的意义。造就整个社会的文明智慧。给孩子一个经典的成长环境。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抄经

    授课模式:周末授课,平时自练,寒暑假集中突破

    理念:通过对经典的抄写,达到练字的目的。十指连心,心灵手巧。智慧来自于读书,也来自于手的操作。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爱迪生成为发明家,德国的品牌全球知名,主要是来自于手上功夫。李嘉诚在90岁高龄,身体不适之时,都还保持抄经的习惯,修心养性。因此要真正达到理解、记忆和应用经典的目的,抄经必不可少。

    目的:

    1. 通过抄经可以提高文化素养。抄经可以加强对经典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做到学养丰富。

    2. 通过抄经可以巩固识字,辨别字形,了解字义。

    3. 通过抄经清心净意。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通过练字可以修心静心。培养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的能力。

    4. 通过抄经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素质、延年益寿。做到言行高雅,气度不凡。古代的虞世南81岁,欧阳洵85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90岁;当代的舒同、赵朴初、启功、武中奇等都是长寿书法家。

    5. 通过抄经提高审美能力。写字与音乐、美术相同是一种素养。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抄经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培养美感。

    6. 通过抄经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性格。抄经要全身心的投入,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7. 通过抄经培养良好的习惯。韧劲与耐力,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的毛病,从而养成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用经

    授课模式:周末寒暑假授课,自用自悟,名师点悟。

    理念: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修持自己,让自己德行深厚,竞争力强,心身健康。同时也可以用于净化社会,开启智慧,经邦治国。《塔木德》里面一句话说:“不做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这证明他们不仅重视知识,而更加重视实践才能。如果读的书不拿来用,就是一个背书的驴子而已。湖湘文化也特别强调“经世致用”。只迷国学就是经学致用的践行者。

    目的:

    1. 读经以应用为目的,可以让我们智慧无惑。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读经的好处,但是没有明白读经最终的目的是应用,所以不知道要读什么样的经典,如是人云亦云。有的人拿一本《弟子规》读两三年,似乎一本《弟子规》就是最高的智慧,就是国学了。有的人认为唐诗很美,诗词歌赋就代表国学了。《了凡四训》说“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结果从来不骗人。《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一生的结果和成就就是一个秀才,这与帝王将相、高僧大德、先贤圣哲之士相去甚远啊。屈原风雅词讼,司马迁不载入《史记》。陈后主陈叔宝花笺彩笔、吟咏烟霞,乃至灭国。可见我们要读立功立德立言的书,做能经邦治国、扶危济世的真实学问。

    2. 读经以应用为目的,可以让我们知行合一。赵括熟读兵书、马谡夸夸其谈,皆是一战而兵败。《荀子·大略》中曾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知而不行,知而不能行,都不是真才实学。

    3. 读经以应用为目的,可以让我们受益无尽。

    (二)授课内容:只迷国学,奉行“经世致用”的文化,读的都是诸子百家,经子史集的经典,还大量融通西方各种优秀的经典。就像佛学融入中华文化一样,旁征博引,大开大合,开创国学的新面貌,用文化的发展来面向盛世的未来。

    (三)培训价格:只迷国学要办到每个乡镇,始终奉行大众路线,要让每个家庭都承受得起。只迷英语已经这样经营了11年了,价格优惠,物超所值,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好口碑。用情怀做教育,但求众生都智慧美德,不求自己的富贵荣华。


    品牌价值

    我们就不需要全日制,完全不影响孩子在国家教学大纲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到成人,都可以参加只迷国学的学习。

    价格低廉,亲民,可以让大量的学员走进只迷国学的课堂。

    教学内容不偏激。

    只迷有一套完整的商业系统,来支撑知名品牌的老师团队的复制和品牌的发展。

    大量背诵整部国学经典,打下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远胜过选择一些篇章的碎片化知识教育。只迷国学可以远远超越语文补课、作文阅读、演讲培训等课程。

    这些就是“只迷国学”的品牌价值所在。

    超级客服

    耕经种道 修身济世 德怀天下 

    袁老师 18075125699

    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来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经二十年解决不了的“国学”问题,只迷国学给你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ph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