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亲子关系入手,打破教育困境,助力孩子成功逆袭!

从亲子关系入手,打破教育困境,助力孩子成功逆袭!

作者: 井蛙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10-06 05:50 被阅读0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并非每种方法都契合自身,但他人的成功之处总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今日起,为大家分享中西合璧教育专家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

黄静洁老师在书中说:我们必须从亲子关系入手,成为孩子的陪跑者,而不是代跑者。

亲子关系是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基石,在养育孩子时,做好陪伴而非包办代替,这是助力孩子成长的诀窍。

孩子生来就有安全依恋,安全感是孩子的首要需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给予孩子安全感的港湾。在安全的港湾里,孩子才能安心学习。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陪孩子做作业时的抓狂失控:孩子刚写几个字她就指指点点,孩子还没来得及改正她就骂骂咧咧,要是我是那孩子也会觉得怎么做都不对。在这样的陪伴下,孩子连完成作业都困难,更别说通过作业巩固知识了。

过去有一万小时理论,现在流行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比一万小时理论更符合客观规律,因为刻意练习过程中有大脑的思考,而一万小时理论会让人误以为不用动脑就能成功。

如果父母急于看到孩子的成果而代劳,就剥夺了孩子刻意练习的机会,甚至连简单的练习机会也没了。

这让我想起溥仪,从影视和书籍资料看,他智商、情商都不低,可为什么连简单的穿衣都不会?就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缺少太多锻炼机会。

没有亲子关系作基础,孩子不会听话,叛逆是必然的;不陪伴只代劳,会让孩子失去最佳锻炼机会,导致孩子成长缓慢或者成为巨婴。

黄静洁老师在《学习的格局》中讲过一段让我感触颇深的话:“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天天盼他快快长大;等到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们却发现,原来自己对培育和教育一个孩子是非常无能为力的。培育,更多的是浸入式的熏陶;而教育,则分成学校中的学科教育和家庭中的环境教育。当前,学校的学科教育正在不断蚕食和打扰家庭的时间、空间和人际关系,我们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挣扎,甚至不顾孩子的感受,简单粗暴地对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

看了黄静洁老师这段话,我不禁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教育。

在家里有父母、长辈,在外有邻居、同学、师长,形成相对稳定的环境空间,具备黄静洁老师所说的浸入式熏陶和环境教育功能。

反观现在,常常一切围绕成绩转。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唯分数是从,就像一场持久的军备竞赛,全家老小都被卷入。

好像没人要求大家这么做,但又好像不得不这么做。

樊登老师说过,如果觉得教育孩子累,那一定是哪里做错了。

其实,现在越来越卷的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科教育,也就是学习知识。教育中很重要的环境教育,因为无法标准化衡量而几乎被遗忘。

父母都爱孩子且想把孩子养育好,但往往把养育孩子想得太简单,所以在养育过程中常常不知所措、感到无力;现在学校的学科教育不断挤压家庭环境教育的时间、空间和人际关系,更别说为培育孩子提供浸入式熏陶的机会了。

过去教育资源匮乏,想学习却没机会;现在教育资源丰富,能学却不想学或者学不好。原因是关注点变窄了,也就是学习的格局变小了,错把学校的学科教育当成养育的重点甚至全部。实际上,学科教育之外的浸入式熏陶和环境教育才应该是养育的重点。

亲子关系至关重要,而养育环境的改变也无法一蹴而就。面对身处困境的孩子,黄静洁老师有哪些亲测有效的解决办法来助力孩子成功逆袭呢?

其一,可通过减少孩子负面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加强家校沟通、保持良好亲子互动等方式,帮助孩子渡过成绩下滑的难关。

其二,不评判孩子作业对错、允许孩子作业犯错、以非控制目的的干预回应老师告状、避免让孩子有不被在乎之感的言行、为孩子生活留白等,以此指导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其三,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用心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保持理智平和、避免让孩子觉得不耐烦、不要急于讲大道理、协助孩子规划补救方案并一起讨论具体解决步骤等,使孩子能听懂父母的话。

其四,教孩子理性表达的话术、认真倾听孩子表述、不急着解决不同意见、主动修复关系、多和孩子一起做竞技类活动等,有效减少与孩子之间的选择冲突。

其五,预先做好心理准备、把智慧用在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上、注意肢体和面部表情、找对孩子更有影响力的人来帮忙解决难题等,从而正确接纳自己的孩子。

其六,不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不让孩子成为自己情感的唯一寄托、放弃控制孩子的习惯等,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亲子关系入手,打破教育困境,助力孩子成功逆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qu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