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你播种什么,就会生长什么。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除了生理学上遗传特质,家庭也是孩子后天成长形成的一大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的教导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品行。
3-8岁孩子的性格和心态正处于发育阶段,这个时候父母的情绪极易影响到孩子们。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曾经做过一次为期三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在三年里跟踪调查了169个5-10岁的孩子,要求他们的父母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孩子的患病情况。
结果他们发现,如果父母有较高的情绪压力,他们的孩子患病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健康的孩子。光是从身体素质上就已经造成了这么明显的影响,那么心理素质呢?
很多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会让孩子也跟着对这件事情产生相应的情绪和反馈,但是这样的现象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孩子的自我探索。
孩子的思维发展,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培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十分聪明,不仅智商高,而且情商也会很高,十分懂得察言观色和了解别人的情绪,进而做出像大人一样的判断和举动,这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完美。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的。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也会有影响。语言能力包括看听说写,是人类独有的高度复杂性神经运作。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这不仅有助于积累词汇,还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思维逻辑,语句语法都能有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很多语句的产生和练习,还有语言素材的积累都是在社交环境中完成的,如果孩子的社交环境过于简单,语言表达积累少,眼界也会变窄,说和写的能力都没有素材支撑。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们能拥有比较顺利的未来。而家庭教育最好的样子,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人民日报日前发布了影响孩子的9种不当言行,家长们都对照检查一下,争做优秀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