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倾诉对远在他乡,身在异地的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了人在独饮时产生的寂寥之感,于是乎邀请明月作陪,排遣自己的忧愁。
自洽而向内求,清醒又坚定,好一个善用自己的优点,点亮明日之光的心理。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知己者明”,意思是说,了解自己长处的人是很明智的。
今年的假期已经过半,和去年一样没有出远门,与家人同在,自然少了很多像诗人王维和李白那样的心情。
过去身在异乡才能和某些诗句产生共鸣,如今面对生活中的大小节日,除了孩子多了几天假期,要在家里与其斗智斗力,好像就不存在多少特别需要共情的心情。
祖国的好山好水,或许也看到过很多,那也只不过是——看到而已。要融入其中的人文情怀,就得安静的呆在一处,产生与它的联结,打开各自的“神经系统”,才能真正建立属于彼此的情感共鸣。
翻看“我的朋友圈”,10年前发的第一个视频已经被发布者删除了。十年并不算长,说出这句话的我,已然不是十六七岁时,把年龄看得很重的少女,因为那个时候,我连说起18岁,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经历磨人心智,生活磨去脾气,时间磨平棱角,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在各自的属地和领域。
朋友圈是个值得翻看的地方,看看从前的自己,回忆过往的经历,体会那时的心情。用无视覆盖悲伤,用幸福加倍快乐,让痛停留,让泪划走,生命中所能承受的所有喜怒哀乐,是构筑我们此生,不可复制且独一无二的人生挂图,自下而上,层层罗列。
“过往”如同已经播放完的电影,拍“戏”的时候因为足够投入,所以消耗了不少的精力和能量。”当下”才是真实的生活,即便当初如何用情至深,当电影杀青,都要学会及时抽身,回归现实。
偶尔想念,就打开“电影”重温,忆痴情的爱,念温柔的情,想无知的我,激勇敢的心。
曾经的浮躁,曾经的埋怨,曾经的忧伤,会经过岁月的洗礼慢慢褪色。我们在安静中日渐成熟,稳重,平静,淡然,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演绎不一样的“电影”。
感谢我们成为“电影”的主角,感恩我们创作了自己的剧本,第一次站在电影领奖台上,为自己颁发“最佳主角”奖,让自己成长在余下的时光里,继续感受生命的不同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