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平的巴丹吉林沙漠

作者: 东方地秀 | 来源:发表于2023-10-03 06:41 被阅读0次
自拍版权

故乡,是每个作家的写作源泉。

比如,迟子建的漠河。莫言的山东高密。沈从文的湘西凤凰城。

这里,说是杨献平的巴丹吉林沙漠。

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以为杨献平是巴丹吉林人。

其实,不是。

巴丹吉林沙漠,是杨献平的第二故乡,是他当兵之后,在那里待了十八年的缘故。

那十八年,是他最珍贵的青春岁月。

他笔下的文字,都和沙漠里的人,沙漠里的植物,沙漠里的动物,巴丹吉林的历史,巴丹吉林的文化,有关。

巴丹吉林沙漠,只有一个,在杨献平笔下,巴丹吉林是属于杨献平的。

天朗气清,丹桂飘香。

九点半,我准时坐进了图书馆书吧。这里,将有一场读书分享会。

之前,来这里分享的作家,大多是本土作家。这次,听说,是著名散文家杨献平。

杨献平,河北沙县人。对于沙县,我不太了解,只知道沙县小吃,比较有名。

杨献平,先后在西北和成都从军,和莫言一样,是从军队成长起来的作家。现供职于星星诗刊杂志社。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混沌记》,散文集《生死故乡》、《沙漠里的细水微光》、《世上最好的事情》等。

开始,我以为他从四川来敦煌旅游,顺便分享一下。

会议开始之后,我才知道。

是线上分享,放的是杨献平本人的录像。

一个中年男人,带着帽子。口音,已经完全不是河北口音,似乎,有点变化。有时,他说快了,还听不清楚。

原来,这次分享活动,是作协领导亲自邀请的。

他讲的非常真诚,大约有一节课时间。

他就这次分享活动,讲述了他的敦煌情结,讲述了敦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讲述了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最后,重点讲述了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

我觉得,最后谈到的,才是他整场演讲的重点。

他说,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往深里写,往广里写,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东西,而要研究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增强信息密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值得品读。

自拍版权

杨献平讲话结束之后,又是作协的各位老师分享,解读。

图书馆方健荣馆长讲得特别动情。

他说,他十多年前,就认识杨献平。第一次读到杨献平的文章,非常震撼。杨献平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观察细腻,还写的非常大胆与真诚,读来爱不释手。而且,杨献平本人遭际坎坷,能走到今天,全靠一支笔打天下。

作协副主席刘学智也讲话了。他提到了陈奕迅的歌曲《孤勇者》,他说,他最早认识杨献平,是在杂志上。算是文友。在文学的道路上,杨献平也是一个孤勇者。能耐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多年的坚持,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其实,每个作家的成长故事,都缺不了勤奋与坚持,两大元素。

这个世界上,哪里来的那么多天纵英才呢?

在分享会中,还有请到三个小孩,大的男孩十二岁,小的女孩六岁,中间女孩的八九岁的样子。

他们双手捧着古埙,吹奏经典乐曲《金蛇狂舞》。

站在上面,还表现的非常淡定。后生可畏。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旋律昂扬,铿锵有力。

但是,这几个孩子,硬是用古埙,吹出了不同的感受。


古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都有记载。

让人颇为心动,故记之。

分享活动,内容也比较丰富。

有的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诵杨献平散文中的片段。有的老师,分享读后的一些感受。

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否则,这篇文章就写的太长了。

心如同风帆,每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就觉得有一股强劲的风,把帆吹得鼓鼓的。

这或许,也是这样的读书分享活动的意义吧。

参会者,每人赠送一本杨献平的《沙漠的巴丹吉林》。这本书,包装精美,拿在手里感觉有些份量。

最后,依照惯例,是全员合影留念。

若干年后,这一切,应该都是美好的回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献平的巴丹吉林沙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ys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