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删微信里那些久不联系的人,我想无非是下面三种原因。
第一种,不好意思删。怕万一哪天对方发来信息发现你把他删除拉黑了,感觉就尴尬了。这种是被动的保持。
第二种,觉得未来可能还会联系,这条人脉可能还有用。这种是主观上的舍不得。
第三种,炫耀型。有的人就享受着虽然我们不熟,但很高兴你在我的朋友圈里。因为你的存在,使我有了生活很乏味,但朋友圈里很精彩的感觉。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送你一个“断”字。
不是让你割袍断义,而是让你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动权。要有我在我的微信里删除你,与你有何相干的霸气。毕竟这是你的微信,你的生活。你不应该为长久都不联系的人畏手畏脚。
甚至以后应该从源头上就杜绝添加那些未来很少会与你有交集的人。我估计大多数人的朋友圈里都会有以这种方式加为所谓好友的人:他们初次见面就表现的非常热情,没聊几句就主动提出加微信好友,那种热情你都不好意思拒绝。等加了微信好友以后,你发现你们的生活再无交集。如果这个人碰巧还是在朋友圈里营销着某些产品或做代购的,那你就会更不胜其扰了。成长都是从学会拒绝开始的。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人加你微信,请直接说NO!
人一生的时间是可以数出来的,在这么有限的生命里,在与你毫不相干的人身上花费一秒钟也是浪费生命。为什么不干脆断个干净!清空记忆,腾出地方给你身边更重要的人!
对于第二种情形,我给你一个“舍”字。
没有舍就没有得。就像人们总是爱保留很多再也不会使用的物品、再也不会穿的衣服,似乎把它们放在那里就是心安,保留它们就是保留一种情怀,一种记忆,似乎有一天我们真的还会需要它们。但大多数时候,这些只是想象,而不是事实。我们一直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东西的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保留了这种“如果哪天需要,随时可以找到它”的念想。而实际结果是,他们把家变得越来越像仓库,并在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生活的面积。老爸经常嘲笑敝帚自珍的老妈,在北京这么寸土寸金的地方,花很多钱给再也用不到的破烂买了个豪华储藏室。
这跟我们的微信好友里存着很多只有一面之缘并且很久不再联系的人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占着空间,都觉得未来会有用,都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些占了房间位置的无用之物,对于房间来说是垃圾,那些占了微信空间的久不联系之人,对于我们大脑来说,一样是垃圾,需要清理。
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有本书叫《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我读过两遍。第一遍看完,我非常不理解。一本如此畅销的书,为什么作者会这么大的篇幅讲如何扔东西?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明白了,其实整理东西最难的一点不是采用什么技术进行收纳,最难的是如何突破自己的心理,要敢于舍弃,敢于跟过去说再见,敢于清空负累。有人做过生动的比喻,为什么岁数越大,我们的腰会越来越弯,是因为我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而我们背的东西里有太多是无用却舍不得扔的东西。我们只有舍弃这些无用之物,才能轻装前进,轻舞飞扬!
要解决第三种情况的问题,就是一个“离”字。
离开那些扰乱你生活的人, 回归自己最真实的生活。
我以前也参加过几次比较高端的活动,微信添加了些“上层社会”的”精英朋友“。活动之后,我们便再无交集,但是我经常可以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的动态,今天和哪些名人一起共进晚宴,明天又和哪个名人出席会议。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羡慕和向往,我还会经常给他们的朋友圈点赞留言。可慢慢的,我发现那不是我的生活圈,那些名人对我来说也只是人名而已。每天打扮得光鲜亮丽,每天对着镜头摆出一模一样的笑容,每天过着觥筹交错的生活,每天都在不同地方做着同样的应酬工作,生活就像是更换着背景板和皮肤一样。与其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与其虚荣的去炫耀自己的朋友圈,不如让自己成为别人朋友圈里那个被炫耀的人。
删除朋友圈里不属于我生活圈的人,不再做别人生活的旁观者! 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keep real!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很精彩。
最后我想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论述。整理掉那些只能是“累赘”的部分,生活才更让人怦然心动! 我要说整理好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删除掉久不联系的人,头脑才能更加清静简单,生活才能更让人怦然心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