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都有销售、市场岗,都会做活动和促销,也做用户回访,那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还要设置一个“运营”岗呢?
1. 用户生命周期不一样
以卖牙膏为例,卖一份赚一份的利润,不会因为你没买过这个牙膏,第一次就让你在超市免费拿。
而互联网产品,尤其是to c(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往往不是一开始交易就能产生利润的,而是要在用户反复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利润。
可以说,企业本质上都是逐利的,只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获得这个回报的时间长短,很不一样。
这就要说到一个词: 用户生命周期。即用户首次体验产品到最后一次使用产品的整个时间段内,公司从用户所有的互动中所得到的全部经济利益的总和。
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开始会通过特别优惠,或新客免费,甚至补贴的方式,让用户来使用产品,获取用户之后,就要延长新客的生命周期,把之前的拉新成本赚回来,还得想办法让用户更多消费,所以需要运营。
2. 互联网产品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以打车平台为例,司机越多,乘客越容易叫到车,乘客越多,司机也越容易接单,但不会因为司机和乘客数量涨了100倍,而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小哥哥人数也要增加100倍。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降低用户首次使用门槛,让更多的用户使用,让ta们持续地反复地使用,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越有利。所以,任何一个“赚慢钱”的公司,都需要运营。
3. 用户参与体验
传统“产品”水杯,用户主要关注,第一是功能,水杯可以用来喝水,第二是体验,水杯的颜色,款式,触感,质感等。核心价值是功能和体验。
互联网产品: 知乎。用户除了关注它的功能(问答,关注他人)和体验(网站设计的美观性和流畅度),很大程度,是因为知乎上活跃着一群高质量的人,使用知乎是冲着“人”去的。
所以,互联网产品价值,除了也关注传统产品的功能和体验,还多了一个用户参与价值。
包括用户的使用时间和关注,给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如用户越多,越容易投广告) 。 用户互相给对方提供价值(如微信群,知乎,滴滴,淘宝等)。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传播等贡献价值(小米的米粉) 。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你需要设计一系列操作。以微信群为例,你需要想好群主题,要筛选的人,群话题,线下及线上活动等等,这是个“养”的过程,跟“销售”和“推广”不一样,最贴切的称呼“运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