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开局地点在甘肃地处偏远的几个县城。
早在上个东家MK时出差来过甘肃,但当时MK公司代理的通讯产品来自美国,应用于专网系统,客户都是有钱的主子,自然项目地点都在大城市。
而当H公司推出G产品时,国内大城市的通信市场早已被欧美厂商所占领,H公司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些偏远的小县城能给H公司试验局的机会,实属难得的恩赐。
开局实习,体验丰富,收获良多。
首先,见识了G产品的现网架构。
一套G产品通讯网络遍布好几个县城,网管中心在一个地级市里。这让我从物理上认知了通信网络庞大而复杂的架构,而不是培训机房里紧挨在一起的一堆机柜。什么叫小区,什么叫切换,什么叫漫游,都有了真实的体验,不再局限于纸上谈兵。
其次,感受到用服工程师的艰苦。
从一个站点到另一个站点,要翻山越岭。小车在丛山峻岭中穿行,都有些担心车子会不会掉下山崖。有些地方,吃饭时还没啥感觉,可在冲凉时,那水流到嘴里都是咸的,我都不知道当地人怎么忍受的。
有时,项目忙起来,赶不上吃饭,夜半三更才收工,满街找吃的。到最后网络正式开通时,若不出故障还好,一旦系统出了故障,那是连着好些个晚上的通宵作业。
第三,客户关系相处融洽并非易事。
做项目,当然要与客户沟通。应该说,不少客户都是友善的,很配合,很支持,但也有例外。
有次与一名工程师下到一个站点,接口的客户对我们非常怠慢,有时问点啥,甚至完全不搭理。慢慢了解到,之前局里采用的都是欧美的通讯设备,还有机会到国外接受培训。那年头,出趟国可真是每个国人的奢望,哪像现在出趟国门就像上外婆家一样容易。现在切换成我司产品,这出国培训的机会就没指望了,所以客户心生怨恨。
了解到这个心结后,我思忖了一下,开始旁敲侧击与客户沟通。
找个机会就与客户唠嗑。孩子多大了?学什么专业?孩子就业如何考虑?
获悉客户有个儿子正上大学,也在考虑将来在哪就业。
我就谈起个人的经历。我那个年代,大学毕业,有条件的都到美国留学,留在国内的,要么进体制,而想干点事的,大多进了外企,国内并没有什么好企业可供挑选。
我有同学进了外企,听说同样的岗位,从外中总部派来的员工,有的是老外,有的是华人,收入是本地入职员工的十好多倍,心里就很不平衡,干过几年也想办法到了国外。
而我自己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连买托福GRE的钱都没有,所以出国梦碎。毕业后到了深圳,先在一家国营单位,主管学历不高,只因为有后台,公司人不多,却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到了H公司后,发现公司机制积极向上,员工都聚焦业务,没那么多烦心事。公司每年都招聘成百上千的名校毕业生入职,不仅学生有了很好的就业机会,还有这么多人在为民族通信产业作贡献,我觉得非常欣慰,真心希望这样的企业越多越好。
这都是我真实的经历,真心的感受。客户听后也觉得很受用,态度立马平和下来,真还同我一起探讨其孩子毕业后的去向,后来在项目合作一改之前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项目进展就顺畅多了。
第四,结识了一帮战友。
由于是新产品的试验局,采用的是研发带队,加上用服等各部门的工程师协同作战。就是一个大练兵的现场,一边实践,一边提升。
通过一两个月的合作,与工程们相处融洽。后来有些人就成了各个业务模块的主管。都在一个产品线,业务合作配合不可或缺, 因着一起奋斗过的战友,沟通合作起来更为顺畅。
最后,实习结束,完成四万字的开局实习报告。
当时每天白天忙活,晚上回到宾馆,习惯使然,就在电脑上记下当天所做所得,图文并茂,有知识点,有操作过程,有安装步骤,有故障处理,相当详尽。
按公司规定,开局实习,都要提交实习报告,才算完成任务。待实习结束,稍作整理,一部四万多字的开局报告即告完成。发到公司内网上,一时好评如潮。
后来到外部门有事公干,在自我介绍时,人家会惊呼:“你就是郝老师!”轮到我开始惊讶。
“因为你的开局报告很实用又详尽,我们都当教材在学习。”
有这份尊重,自然好办事。这是开局实习带来的额外收益。
这是我进H公司后第二次到现场开局实习,之后没几年就当了主管,每天文山会海,有时真是想念开局的生活,离客户近,离项目近。想来,务实的生活更适合我个人的心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