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中学时老师常提醒我们,须立长志,毋常立志。若干年过去,志向暂且不提,单说做些小事,能按计划按部就班已是非常之能。于我而言,新的善知识慢慢显现,那就是【要做长计划,不要常计划】。
2.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越是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越难一直做下去,遑论精进。做一天好人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人好事就难于登天。由是我想到李世民这个人,当了皇帝,权大无边,恁是憋着一口气把仁君的形象带到了棺材里。
3.这么做的另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是坚持本身就说明这件事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吃喝拉撒这种事就没停谁说需要坚持。越是接近本能的事务月不需要坚持,相反,就费劲得多。比如不吃不喝不拉,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4.世人皆好吃懒做,所谓计划,就是对这种本性的一种对抗。做人若没有计划,跟咸鱼又有什么分别?计划就是一方面慢慢杀死自己的兽性,同时渐渐凝聚自己的神性,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更接近造物主的人。其一,能循着自定义的轨道把人生这个圈儿走圆满;其二,能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上帝之手。
5.如果不想当咸鱼,或者已然成了咸鱼但是还想翻身。那么就需要厘清目标。从定位理论那里我获得了一个灵感——目标是自己想在别人的眼中呈现出怎样的人格特质。比如圣人,那么当他人得知你居然喜欢萌妹子,那么你就距离目标远了一步;如果当他人得知你每个月的工资全都捐给了非洲饥肠辘辘的孩童,那么你就距离目标近了一步。每一步都与结果紧密相连,步步为营水到渠成。
6.目标已经定好,原则也已经明确,开始制定长计划。上学的时候我喜欢数学,对应用题情有独钟。有个老外,记不得叫啥了,说“人生就是不断解题的过程”,难怪喜欢数学,原来老头在这儿等着我呢。解应用题的方法里头我又最爱倒推法——即从结论倒推条件。感谢我小学时候的数学老师郝志仁先生,让我偷到这一招。“题目最后要求什么,需要哪些大条件,而要搞定那些大条件,又需要哪些小条件,一步一步推到题目的已知条件,然后,大功告成。”
举一个例子,怎么样才能实现一个任何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长生不死?有人翻遍典籍,总算得到一个提示,某处有神龙想他说出你的愿望即可。然而怎么才能见到神龙?很简单,集齐七颗龙珠。龙珠上哪儿去找呢?再查再问,又得到一个提示,雷达可以探测到龙珠的电波。那么怎么得到雷达?有钱就买,没钱就自学自造。钱不一定大家都有,但自学自造这种事,只要智商正常下点苦工总能造出来,或早或晚。
7.万事俱备,只欠行动。Now or never.Just do it.行动指南概括起来就是【日拱一卒,不期速成。】走得太慢,惰性容易聚沙成塔,挡住视线,甚至挡住标塔。那么,接下来最大的可能就是迷失,进而迷惘,焦虑,抑郁,自暴自弃。然后,game over。走得太快,耐性容易消磨殆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适用于速战速决,与长计划所需的战略南辕北辙。
长计划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萝卜一个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长计划就像长跑,跑者必须把握好节奏,保持平稳的步频。否则就是一鼓作气一百米,再跑两百米而衰,刚到三百米就竭了。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半年我定了个每日千字文的计划,头一个月没觉得有啥,每天睡前咬咬牙也就挤出来了。接下来的两个月,明显有点吃不消。到第四个月的时候,笔尖都长草了。
怎么办?复盘。查看个人日记杂记,理出事件脉络,找到关键的几个转折点。然后分析造成转折的缘由有哪些。先看了一遍所有的千字文,发现文章全都是概括性很高的论理性类文字,且只写当下。问题就出在这儿,理论性的东西不可能天天都从脑子里蹦出来,即便是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理论的高产期也就那么一段时间。
回头看才发觉自己其实是守株待兔,既如此,怎么可能指望恰巧每天都有一只兔子送上门呢?这严重违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嘛!找到了症结,历史的包袱就丢掉了一大半,可以继续轻装上阵了。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守株待兔不行,就上守株待X。大脑就是株,X就是储存在大脑里的一切文件。剩下的另一半历史包袱也就此扔掉。所以说,行动中要有【瞻前顾后】的意识。既要时不时地看看前方的标塔,补充希望的拉力;又要隔三差五地复盘总结,排解失望的压力。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动力尽可能一直大于阻力,只有才能保证自己这辆小车不断前进。
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左脑说写写写,右脑就说歇歇歇,理论上人这个时候就应该陷入时间停止那种状态,就像被孙悟空叫了一声“定”,人就呆在原地不死不活。然而人的惰性这个第三方力会打破平衡,于是天平向歇歇歇那边倒了过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得引入其他更强大的外力,把天平压向写写写这边。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说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于是活着抵港的鱼卖价比死鱼高了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其中的奥秘直到他死后才被揭开——人们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被狗追咬的时候大家跑得比平时要快很多,比如梅西和C罗你追我赶屡破纪录上演的足坛绝代双骄。但是这样的情形又有点守株待兔的意味,所以只能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第一代暗黑者黄志平为了把第二代暗黑者培养成高手,就把昔日挚友现任刑警队队长罗飞当成了鲶鱼,陪自己的弟子过招。
如果你爱财如命,那么就把破财当做鲶鱼,制定计划后,找一位信得过的人把钱交给他保管,告诉他你的计划让其监督定期检查,如果没有完成阶段性任务,你的钱按一定比例将直接变成对方的私人财产。
10.最后,再回过头来说为什么目标不是be myself 或者 be what I want to be。“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种人数千年一遇,比如悉达多。在他人还没有遇到他们必将遇到的问题之前,他就把问题给解决了。人生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再解答,他自然就 be himself 了,就那么存在着,不生不灭,不悲不喜。至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则是发错了愿。因为这种人数万年一遇,比如现存地球人共同的祖先——非洲夏娃,属于人的意识和精神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不管承不承认,我们的思想意识版权都归她所有。
就此打住,否则下一步就得谈“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