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节令》:讲述我国古代节令发展轨迹,展示古代社会生活

《中国节令》:讲述我国古代节令发展轨迹,展示古代社会生活

作者: 青绿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3-23 22:48 被阅读0次

从小,每过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母亲就说过节令了。我不懂——明明是过节了,怎么说是过节令了。

直到读了《中国节令》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传统节日与节令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令是指“节气”和“时令”。

“节气”是指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二十四节: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冬至、小寒、大寒。

那“时令”呢?

孙希旦《礼记集解》说:“时令,随时之政令。”

因为我国古代是以农立国,而农业与气候息息相关,所以古时候,朝廷各级政府官员都会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活动的政令。

简称为“时令”,也称为“月令”。

每逢节令,从统治者到百姓都会举行一些祭祀、庆典、传习、游艺和宴享等活动,经过演变,流传到现在,成了我们现在的传统节日。

所以时至今日,有的地方的人们把过节称为过节令。

《中国节令》讲述了典籍《四民月令》《月令广义》《岁时广记》《燕京岁时记》《帝京岁时纪胜》《酉阳杂俎》《荆楚岁时记》等中记载的我国古代节令和各地的农事活动,展现了我国节令文化发展轨迹,以及古代社会生活。

作者是林永匡教授和王熹研究员。他俩合著了多部学术研究书籍——《清代饮食文化研究》《清代西北民族贸易史》《中华文明史》。

林永匡还著有《清代社会生活史》《长江文化史》《中国屯垦史》;王熹还著有《明代习俗史》《永乐传》《三十六计全书》。

《中国节令》是一本融汇典籍,内容详实,通俗易懂,是我们了解中国节令文化历史和古代农事活动的首选书。

先秦时期的节令文化

先秦时期——唐虞夏商周至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思想和科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文明萌芽和逐步形成,节令文化活动逐渐具有雏形。

节令文化活动的很多“要素”,比如某一些仪式或活动,流传下来。

在《礼记·月令》中,详细记述了先秦时期有关月令记事、规则、仪礼、祭祀活动等。

对在位的天子,每年十二个月内,每个季、月的衣食住行以及应当施行和颁发的政令、农事生产、祭祀活动、军事征伐、禁忌与抚恤等,也进行了明确记载。

比如孟春(春季的一个月)正月实行的政令是:

在立春的三天前,大史谒见天子,报告某日立春,旺盛之气在木。天子开始斋戒。

到了立春那天,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接春天的礼仪。回来后,天子在朝堂中赏赐公卿大夫,并给三公和大史分配任务。

三公领命,向百姓宣布德教,发布禁令,并且褒扬善行,赈济贫困等工作。

大史领命,依据经典,奉行道法,主持推测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等工作。

秦汉时期的节令文化

秦汉时期,历法和天文观测进一步发展,我们现在用的二十四节气,正是这一时期制定的。秦朝时,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在每月中记有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白露、霜降、立冬,还有日长至、日短至,以及日夜分等节气名称。

其实,日长至和日短至只是和现在的“夏至”和“冬至”名称不同罢了,而“日夜分”和现在的“春分”和“秋分”名称不同罢。

汉朝时,又增加了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大暑、处暑、寒露、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这些节气。

在刘安著的《淮南子》中,记载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字,与现在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名字一样。

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而且伴随着农业生产月令活动,形成了节令文化活动,比如除夕、元旦、灯节、上巳、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逐步定型。

这一时期的节令文化,比先秦的内容丰富、宗教迷信渐趋淡化,科学性和娱乐性增强。

两汉之后的节令文化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岁时节日风俗逐步融合,趋于统一。但和之前一样,有禁忌、迷信、祓禊、禳除等,氛围神秘。

到了隋唐时期,岁时节令文化活动发生巨变,只在形式上还保留原来的神秘,内容上已经转变为礼仪型、娱乐型,也向着奢侈方面发展。

宋辽金元,节令文化进一步繁荣和丰富。宋朝时,岁时节令活动形式和内容都摆脱了宗教迷信,发展成礼仪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活动,比如,之前元旦放爆竹,是为了驱鬼逐疫,演变成了欢乐的象征。

后世的岁时节令框架由此确立了。

明清时期, 西方天文、历法和科技传进来,朝廷对传统历法进行修订,先后颁布了几次历法,并在实施方面进行更改;

传承的传统岁时节令习俗,变的具有多元化、民间化、商业化、民族化、区域化和时尚化等特点,从而有了政治倡导、群体整合、经济节律、文化交会、礼仪传承和趋时认同的效应。

通过《中国节令》,我了解了先秦至明清时期的节令文化的发展轨迹,以及古代各地的农事活动,知晓了古代农业社会生活规律,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原创作者:青绿读书)

相关文章

  • 《中国节令》:讲述我国古代节令发展轨迹,展示古代社会生活

    从小,每过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母亲就说过节令了。我不懂——明明是过节了,怎么说是过节令了。 直到读了《中国节令》...

  • 书 画 新 国 潮

    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简称“中国画”、“国...

  • 二十四节气:对四季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 古代人竟然是这样“花前月下” 的!

    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本篇介绍阿元和妻子"意存...

  • 元宵节才是古代的情人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 在我们现代人的概念中 元宵节是我国春节年俗中一个重要的节令 而事实上 在我国古代 元宵节...

  • 节令

    陪同一位长者吃饭,点菜时准备要几个这个季节难见到的蔬菜,长者连忙阻拦,不要不要。 问为什么,长者说,反季的蔬菜都尽...

  • 导图227:我国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我国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社会发展 ````````原始教学 ````````古代教学 ```````````...

  • 夏至

    夏至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测定出的24节令之一,又是民间传统节日。其时,气温升高,作物生长旺盛,急需中耕除草。在古代要...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月与灯依旧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的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也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情人...

  • 大家小文读书笔记—节令是一种命令

    节令是一种命令 毕淑敏 夏初,买西红柿。 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吃萝卜,白菜下来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节令》:讲述我国古代节令发展轨迹,展示古代社会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iq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