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假性孤儿”么。你本身是否是“假性孤儿”?你正在养育“假性孤儿”么。
爸爸妈妈请看见我的情绪朵拉陈著的书《出原生家庭创伤》提到4种常见的中国式情感之伤:情感忽视,过度控制。情感敲诈和被迫卷入父母的婚姻。其中情感忽视就容易造成“假性孤儿”。
我其实很乖朵拉陈认为,中国的亲子关系就是“父母和我们之间关注更多的是实际的生活琐事,常常忽视了彼此的情感需求。父母擅长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的吃穿用度,却不懂得如何关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更不可能像西方父母那样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甚至有时当我们主动要求父母来关心或者安慰自己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提供这样情感上的支持。”
么么哒我特别赞同朵拉陈的观点。特别是在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假性孤儿”父母能够在物质上照顾好孩子们,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能上学读书接受教育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而父母为了一家生计劳碌奔波,本来已经很累,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应该是说为一大家子的生计,父母已经非常努力尽力,他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去爱我们,而已经没有精力在情感上再去细微的关注,这样也就容易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
爸爸妈妈我很调皮我很开心然而就如朵拉陈所说,孩子的天性是依赖性强且不成熟,因此幼年的我们需要父母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情感滋养,才能成长为健康和独立的人。朵拉陈还强调特别是当孩子遭遇情绪上的低谷时,更需要来自父母的抚慰和鼓励,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如果此时父母不但不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反而对我们的情感需求感到厌烦,甚至用言语和行为惩罚我们的情感需求,这便向我们传达了一条错误的信息:我的感受是不重要的。
我的感受很细微的当这样的信息不断的出现在生活中时,他便成功的阻碍和抑制了幼年时我们渴望倾诉情绪的本能,以至于渐渐的我们不再期待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也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就容易让孩子变成了“假性孤儿”,也就是生活物质方面,我们得到尽心尽力的照料,可是我们与父母没有办法在情感上互相联结。简单说“假性孤儿”就是亲子之间缺乏情感上的联结。假性孤儿可能完全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父母可能爱我,但我感受不到。
我和花儿一样美欣欣来自一个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劳碌奔波供养姐妹们读书已经非常不容易。排位在中间的星星为了不让父母操心,懂事乖巧,照顾好自己。这样父母也就更少关注自己,也更少关注自己的情绪情感需求。
直到欣欣后来学了心理学和自我成长,才意识到自己较难体验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求,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情绪低落时候,是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和关心的,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关心自己,自己更多的是能够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更多的去关心周围的人。因为这样自己就显得懂事乖巧,似乎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省心,这样爸爸妈妈才爱自己。
我是最美丽的花然而内在的那个小孩依然是渴望爸爸妈妈在情感上的关心和关爱。长大后的欣欣非常的优秀,但有时很多时候总感到内心很缺爱很需要爱。欣欣发现自己特别希望父母多关心自己,自己出门在外父母多向自己啰嗦。他们并没有哪怕偶尔的电话都是奢侈的。父母给自己电话多是有事,而且是他人的事。对自己很少过问,最多只是祝自己学习进步,工作顺利等等。欣欣妈妈曾说觉得欣欣能够照顾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所以知道还能跟欣欣说些什么。当父母有时候对自己说照顾好自己,睡早些等一下体己的话时,欣欣就泪流满面,感动得一塌糊涂。其实欣欣知道父母爱自己,但是欣欣就是很难感受到,欣欣也总是在向外寻求关爱和关注。
看看见自然的神奇我很惊喜也很好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