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学科短板断送了孩子的前程
作者:赵志平
高考迫在眉睫,可有些科目发挥不稳定,有些科目始终提不上去,高考目标的实现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感到焦虑和无助,难道就眼看着孩子的前程这样被断送吗?
我们如果把一个孩子的学习看做一个系统,那么孩子的意志和情感,平时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试时的心理状态和技巧,考试后的反思和总结,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有关孩子的意志和情感,我之前的文章有涉及过,今天我重点围绕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的复习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突破弱科的瓶颈。
一、先说说考试前的学习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刘未鹏的“暗时间”理论,即学生们学习效果的差异是由思维质量决定的:
1、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考试时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对于善于记忆的人,知识中包含了精细的概念、逻辑、一般的解题原则、通用的解题手法、背景知识、类似的问题等等无数的记忆和提取线索,而不是某段孤立的、任意的文本序列。
如18北京高考文综第37题,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三 “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12分)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做题,尤其是开放性试题,要有顶层设计,我们要先找到原则,再确定手法,以思维模型来调动知识,而不是堆彻材料。研究设问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考历史学科所考核的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能力(方法)层面可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观点入手,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多个角度去阐述,只要条理清楚,理由充分即可。
思路Ⅰ:历史提高我辩证、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我认识问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我国近代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无疑是一部饱受侵略的血泪史。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强,社会矛盾尖锐。,但在民族危机时刻我也看到了民族团结奋斗的坚强。
近代历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历史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内外分析问题
思路Ⅱ:从辩证唯物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入手: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如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尊重了客观规律,遵义会议后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奋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长征胜利。
思路Ⅲ:从唯物辩证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角度入手:学习历史提升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历史的横向和纵向来看,对于辛亥革命,我们既要看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推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要看到由于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革命具有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
思路Ⅳ: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角度入手: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如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情,,迫使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一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维护统治的自强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搞了30多年,但是一场甲午战争,竟然被我们的邻国日本,我们曾经认为的撮尔小国打的全军覆没,让有识之士意识到只学习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所以诞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让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只有驱逐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封建统治思想,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所以展开了一场向西方学习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思路Ⅴ:………同学们可以试试
价值观层面可以从家国情怀这个角度入手。
思路1: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有客观必然规律的,我逐步对中国的爱国情怀日益深刻。我国现代社会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到改革开放。大跃进与文革十年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主观能动性,超越历史发展水平。改革开放则是顺应时代潮流趋势。中国的曲折发展,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从世界的中心到衰落,由衰落到崛起到腾飞,在此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永不熄灭的爱国魂
思路2:学习历史,对于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多灾多难的屈辱史,被列强蚕食了中国大部分权益,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很多爱国人士开始了探索救国道路的尝试,从最先的地主阶线自救的洋务运动,到近代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7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用血和肉,筑起了一道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得我们明白团结和坚强的力量。
同学们可以从其他角度再做做尝试,最后别忘了总结,才是完整的表述:综上所述:学习历史能够为我们的平常工作学习培养能力和方法,助力我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所以,记住一般性原理之后,就可以高效有针对性的调动知识,细节即便遗忘了也可以自然推导出来,从而无需费力去记忆。
2、平时学习从既有经验中总结知识的时候,应利用适当的抽象来得出适用范围更广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另一方面,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同样应该对问题进行抽象,触及其本质,去除不相干因素避免干扰,从而有效提取之前抽象出来的知识。这样在限时考试高度紧张中你的思维路径才不会误入歧途。
如18北京高考散文阅读“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
20.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找出第四段相比第三段来说最独特的地方,难点是找全,平时必须要摸索出思维模型和路径,比如从内容、结构和主旨等维度入手。对比两段,我们会发现,从内容上,第四段描写更细致具体(1分),这种具体体现在心理和情境两个方面,即更体现主观喜好(1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1分)。
有关作用,从结构上看,这种不同表现了物质匮乏年代儿童丰富的想象力(1分)。从主旨来看,突出了这种想象力对作者日后文学生涯的重大意义(1分)。
3、学了记不住,考试时提取不出来,这是没有用的。所以平时学习时要去创造回忆的机会,比如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整理笔记,书写等形式巩固,将有关一个主题的知识系统地串起来。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你的书面表达是清晰的,那么证明你的思维也是清晰的。
教是最好的学,一件事情能够你还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是你还没有完全理解。也可以强迫你自己去梳理自己的表述逻辑。同时可以将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拉出来,反思他们的可能。此外,表述时也常常触发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其他知识的联系,进而编码进更多的记忆提取线索,这也是另一个好处。
讨论是绝佳的反思。与不同意见的人交流,会迫使你不断拿出更深层次的理由。
二、再说说理科应试解决问题思维模型,给大家介绍一下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哲学家和数学家波利亚的解题表,曾让全世界无数的学生受益。
第一,你必须弄清楚问题
1. 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
2. 条件是什么?要得出结论,条件是否充分、或者不充分、或者有隐含的条件、或者多余、或者有矛盾?
3. 画张图,引入适当的符号,把条件的各部分分开,你能否把它们有条理的写下来?

如18北京高考物理选择题最后一题,得分率只有48%,题干比较长,初看如果没有头绪,可以根据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考虑力和运动的要素,把已知条件列表,已知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就一目了然了,下一步解题的思路也就有了。

第二,你应该拟定计划。
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联系。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你可能不得不考虑辅助问题,你应该最终得出一个求解的计划
1. 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
2. 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的上的定理?

如18-19海淀期中考试文数试卷第17题第一问,考察三角函数,题干给出了求角余弦值的条件(已知三边可以求出任意一个内角的余弦值),可是设问要求的是角
的余弦值,而且给出了一个条件:角
角
,所以可以用已知余弦值的角
表示角
,即角
角
。这样,运用诱导公式,就可以求出角
的余弦函值。
在中,由余弦定理
把
,
,
代入
可得
因为,所以
所以
3. 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
4. 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不能利用它?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你能利用它的方法吗?为了能利用它,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
5. 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
6. 回到定义去。
7. 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
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
一个更普遍的问题?
一个更特殊的问题?
一个类比的问题?
8. 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仅仅保持条件的一部分而舍去其余部分,这样对于未知数能确定到什么程度?它会怎样变化?
9. 你能不能从已知数据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
你能不能想出适于确定未知数的其他数据?如果需要的话,你能不能改变未知数或数据,或者二者都改变,以使新未知数和数据彼此更接近?
10.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已知数据?你是否利用了整个条件?
11.你是否考虑了包含在问题中的所有必要的概念?
第三,实现你的计划,这里面涉及化繁为简的运算能力,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和技巧
1. 实现你的求解计划,检验每一步骤。
2. 你能否清楚的看出这一步骤是正确的?你能否证明这一步骤是正确的?
第四,回顾与总结。 验算所得到的解,并回过头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注意,这是拉开学生差距的关键一步,因为高考考的是学生在陌生情境下的发挥,而不是重复再现已经学过的东西。
1. 你能否检验这个论证?
2. 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
3. 你能不能一下子看出它来?
4. 你能不能把这结果和方法用于其他的问题?
三、最后说说考试后错因分析的三个原则, 这个原则适用于绝大部分学科,养成习惯非常有效。
1、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2、处理这类问题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3、这类问题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如英语的CD篇议论和说明文阅读,其本质是考察学生提炼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那么处理问题的第一原则,借苏轼的“博观而约取”我觉得非常贴切,也就是要有整体思维从而能抓住精要。从结构入手,可以分为“论点-分论点-结论型”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再往下一级,段落层次分为“主题-解释-例证-收束”,抓住这些层级的中心句和关键词,问题一般就迎刃而解了。
Preparing Cities for Robot Cars
The possibility of self-driving robot cars has often seemed like a futurist’s dream, years away from materializing in the real world. Well, the future is apparently now. //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began giving permits in April for companies to test truly self-driving cars on public roads. The state also cleared the way for companies to sell or rent out self-driving cars, and for companies to operate driverless taxi services. California, it should be noted, isn’t leadingthe way here. Companies have been testing their vehicles in cities across thecountry. // It’s hard to predict when driverless cars will be everywhere on our roads. But however long it takes, the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ou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our cities, for better or for worse,depending on how the transformation is regulated.
如18高考英语D篇第48问,问作者对无人驾驶汽车最主要关心的是什么?此题得分率是有48%,就是由于学生缺乏结构意识。
我们就要先从主题段找观点,第一层说的是无人驾驶汽车现象方兴未艾,第二层是加利福尼亚地区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现状,第三层作者亮出观点:这种转变需要规范。
Policymakers should start thinking now about how to make sure the appearance of driverless vehicles doesn’t extend the worst aspects of the car-controll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e have today. // 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presents a chance for cities and states to develop transportation systems designed to move more people, and more affordably. // The car of the future is coming.We just have to plan for it.
如果同学们不认识转变(transformation)和规范(regulate),可以从结论段第三层找到总结句:我们要为即将来临的无人驾驶汽车时代做好计划(plan)。所以我们可以安全的得出结论:4D选项的管理(management)一词是对文本观点regulate和plan的同义转述。
总之,注重系统性总结和反思,形成攻克弱科所需的思维模型和行为习惯,孩子的成绩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规划”系列五篇写完了,感谢广大家长的厚爱和支持!下个系列是“父母”系列,从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和大家做进一步的探讨。有了您们的关注,我会坚持写下去,能让更多的孩子觉解,是我做为一名老教师最大的快乐!

主讲人赵志平老师介绍
北京精华学校教育考试研究院院长,精华学校高分组组长,国家高级翻译,精华全日制学校文理精粹班多年英语主讲老师,精华在线首席英语教师️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特约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三频道《加油吧考生》特约专家,新浪、搜狐、腾讯教育频道特约嘉宾,多次给东西海公立校实验班讲座
从教21年,独创英语语法思维导图,整体思维阅读法,高分作文词法句法库,14年高考创造班平均分140.2的记录,所教百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