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天气更加严寒,下雪的概率也比小雪时更大。从皑皑白雪下面,寻找着上神赠予的礼物,大概是这个冬季,最有仪式感的喜悦。
一直很好奇,笋是怎样吊起整个中华民族的胃口的?毫不起眼的竹子根茎是靠什么让所有中国人在冬天都不约而同地等待这份美味的降临?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激发了中国人对于美食的创造力,把对至味的渴望根植在中国人的基因呢?
《舌尖上的中国》说,“中国厨师爱它,也是因为笋的质地单纯,极易吸收搭配食物的滋味,形成美妙的平衡。任尔百千滋味,我自清芬一缕,既不遮暇掩瑜,亦能持节不屈。好比菜中君子,蔬中雅士。
虽然具体的第一个吃笋的人不可考
但最早的记载可以回溯到2000多年前,其籁伊何,惟笋及蒲。诗经小雅。这或许是世间最早的关于笋的记载。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对笋的等待、欣赏、享受过程中人们不厌其烦地研究探索这种一年一季的美味。于是,中国人的创造、文化历史上就再也少不了笋这种美食。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饮一啄中寄托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拓展了它原有的意义,而成为精神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有趣的灵魂,能把柴米油盐过成诗情画意,能在琐碎无味的时光中给自己烹调出一点人间真味。
浓彩重墨的烹饪方法,带来了味蕾上的感官冲击,仔细品尝,舌尖始终萦绕着一丝嫩滑鲜甜,植物特有的质地丝毫没有被掩盖,两者反而相得益彰。
人生亦不过如此,富可敌国也好,风华绝代也罢。到头来苦苦追寻的不过是心头那一点点魂牵梦绕的安慰。
凛冬已至,在这个需要温暖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借着人间五味,再一次从食物中寻找到灵魂的慰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