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时吃饭以及吃多少是属于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它也是进行自我健康状态调整的重要因素。
健身界一直推崇少食多餐可以稳定血糖,提高基础代谢,对于想要保持良好的体重有着积极相关作用。(担忧更多的研究说是因为加入了运动这个因素进去,所以相关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以及一些有着消化道疾病的人群,一般不怎么适合多食少餐,一次的大量的进食会给消化系统增加很多压力,不管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还是各个器官的配合运作都是有着极大能耗,胃酸,胆汁等分泌不足影响消化,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少食多餐对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调节血糖水平有帮助,尤其进食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将血糖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对胰岛素调节有问题的人群十分有帮助。
但是高频率的进食,少食多餐。也就是没有让胃在下一次进食前排空,那么胃饥饿素得不到最大化的释放,会显著抑制胃饥饿素的作用。胃饥饿素是主要的饥饿激素(胰岛素、皮质醇、瘦素、胃饥饿素等),当胃排空的时候,它由胃壁细胞和肠壁中特定细胞释放出来到血液循环之中,当血糖水平低的时候,胃饥饿素也可由胰腺产生。胃饥饿素进入大脑并激活下丘脑中的NPY神经元,刺激饥饿的产生。胃饥饿素会刺激生长激素的生成,也在调节肠胃蠕动,胃酸分泌,多种激素分泌(胰岛素、瘦素.....)都有着相关的影响。胃饥饿素也能促进主要淋巴器官(骨髓和胸腺)中的淋巴细胞的发育,而其有着强大的抗炎、免疫作用。由于胃饥饿素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强烈刺激物,他可以调节营养储备,分配营养进行生长修复等过程联系起来,胃饥饿素还可以激活体内的几种抗炎的通路,促进细胞再生修复,这个过程尤其见于胃肠道内。
胃饥饿素帮助适应禁食,轻断食风靡了很久了,不仅仅包括BBC对断食与长寿做了相关的报道,还是书籍5:2轻断食等的理论和一些实验数据,或间隙性禁食概念的推出,还是我国源远流长的道家的养生方式辟谷,都有着其内在的联系,让胃排空,保持一段时间的饥饿感。有假说认为,减少进食频率可以导致氧化反应激减轻,瘦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一些研究结果确实有支持了相关的假说。在禁食之中,能刺激身体内自噬作用发生,细胞自我分解不能正常工作的细胞,进行自我清除,以我自身的几次的辟谷经验,确实在禁食之中自身免疫反应降低了很多,没有去进行C反应蛋白的测试,但是关节的舒适度比一般日常会更好。然而会在后期复食会回归到平时的状态。这一点并没有否定轻断食的效果,对于健康人群和一些代谢性障碍人群,确实有着不同的效果存在。需要进行禁食也是需要做足准备,在食谱准备和频率还有个人体质了解之上进行的,毕竟出发点是健康而非减肥而已,目的不同,不相为谋。
对于自身免疫来说,胃饥饿素可以降低Th1和Th2细胞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长期了疗养之中,是有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舒缓和修复的。瘦素作为另外一种饥饿素和胃饥饿素有着相反的效果,瘦素在促炎和免疫刺激上发挥着作用,而胃饥饿素可以抵消它。
各种理论都有着可借鉴之处,但是!实际操作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很身体状态去尝试,个人的偏好再加上一点点试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